兒時最愛“小人書”
20世紀70年代,經濟落后,電影一個月才能看上一場。那時候精神生活極度匱乏,于是“小人書”成了我的最愛。
鄰居家的小海與我年齡相仿,因為他的哥哥姐姐在上高中,所以家里小人書比較多。春天到了,我們去田野放風箏,我的“蜻蜓”飛得又高又穩,而小海的“蝴蝶”總是飛不起來,他羨慕極了,要我把“蜻蜓”送給他。我提出用小人書換“蜻蜓”,小海欣然同意,送我一本《林海雪原》連環畫。從此,只要小海有求于我,我都會一一答應,他也沒讓我白辛苦,每次都是帶著小人書來的。
有一次,我與父親到供銷社買球鞋,父親挑鞋的時候我溜走了,跑到文具用品柜臺前,隔著玻璃瞧里面的小人書。父親找到我,拉著我去試鞋,我趴在柜臺上不愿離開:“鞋別買了,我要買書。”見我這個樣子,父親給我買了本《小兵張嘎》,我高興得不行。
那時家里困難,我們兄妹多,是生產隊里的“借糧大戶”。星期日,我到附近的廠子拾廢鐵、撿牙膏皮,還到崖邊挖藥材,手指都被荊棘扎破了。這些東西我全換成了角票,連一顆水果糖也舍不得買,都投在了小人書上。
為了心愛的小人書,我還逃過一次學。那時我已升入初中,從別人口里得知縣城有個國營新華書店,于是就與兩個關系要好的同學謊稱有病請假。我們騎自行車近3個小時到了新華書店,店里的胖阿姨很客氣,問我們多大年齡、是哪里人,還給我們倒了杯開水。第一次見到這么大的書店,眼前陳列著種類齊全的圖書。我們看得眼花繚亂,但因囊中羞澀,只能用很少的助學金各自買了幾本小人書,以便互相交換著看。
每次拿到小人書,我都會沉浸其中。一次去放羊,我坐在大石塊上,掏出隨身帶的小人書《大鬧天宮》——孫猴子占據花果山、偷吃仙桃、與天兵天將斗智斗勇……一個個精彩的畫面讓我看得入迷了,根本沒注意羊早已掙脫繩子跑到路邊地里去吃大白菜。晚上,父親把我訓斥了一頓,帶著我去給人家道歉。
經常翻閱小人書,我的語文水平也得到提高。一次全區舉行作文比賽,學校推薦了我,沒想到我獲得一等獎。獎品除了文具盒,讓我意想不到的是還有一本《記敘文技巧例談》。這雖然不是我平時看的那種小人書,但我心里還是像吃了糖一樣甜。
長大后對文學情有獨鐘,時常有作品發表,這真要感謝當年的一本本小人書。
(作者李成林系甘肅省蘭州市第二十五中學)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