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任務驅動讓“假自讀”成“真自讀”

來源:中國教師報 時間:2022-04-17  閱讀:次   |
42.9K

  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比重較大,而且編排是有規律的,從單篇到單元,從教讀到自讀,旨在系統提升學生文言文閱讀的關鍵能力。

  縱觀當下文言文自讀課的教學,相當數量的課堂仍囿于考試要求的各種測評練習,“非自讀”“假實踐”“低質量”的現象比比皆是:一是教師講得多,學生動得少,學習形式單調;二是課堂板塊之間缺少貫通與內在邏輯,設計基于教師理解,而非學生體驗;三是重言輕文、文言割裂,只見零散的知識點灌輸與機械的記憶背誦,不見綜合性文言閱讀能力的訓練與提升。

  文言文自讀課教學如何讓教師看得見學生的學?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閱讀能力、思維品質等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任務驅動教學是能讓課堂產生看得見的變化、學生發生看得見的成長的有效嘗試。

  以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自讀課《馬說》教學為例,自讀任務設計如下:

  1.“馬”說。假設你是千里馬,來說說“你”為什么是一匹千里馬?“你”有什么遭遇?

  2.說“馬”。假設你是食馬者或伯樂,“你”來說說對千里馬的影響。

  3.再“說”馬。你作為后世人如何評價這篇文章借馬說事?

  整個自讀任務的設計主要從題目“馬”和“說”入手,“馬”是文章直接論說的對象,也是用來借事說理的對象,從“馬”入手進行教學比較直觀,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說”是一種議論性文體,決定了教學的重難點在于如何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式閱讀讀透文章,進而掌握說理技巧。從題目入手進行任務設計,既能關注內容又能關注寫法,既符合學情又符合學理。

  “馬”說的任務,指向的是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考查學生借助注釋及工具書自主學懂、弄通文意的能力,檢索判斷重組信息的能力,圍繞話題簡明清晰表達的能力。此活動和慣常的逐字逐句翻譯相比,首先更符合自讀課的特征,學生在教讀課文中已經積累了相關文言文疏通文意的方法,在自讀過程中能鞏固習得的方法,形成一定的自學能力。其次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學生對于稍具挑戰性的情境任務類學習比知識灌輸類學習更感興趣,更有探究的欲望,在探究學習過程中,融合在情境中的文言詞句的意義也會通過各種形式的誦讀,在猜想意義與證實猜想的過程中掌握得更牢固。

  說“馬”的任務,指向的是對文本議論說理內容的提煉與理解,考查學生對“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中“然后”“而”等表達承接、轉接類詞的關注,理解前后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而讀懂伯樂對千里馬的決定作用。考查學生對“駢死”“食不飽”“力不足”等相關信息的檢索,以及對“不以千里稱也”“安求其能千里也”等句子語氣的揣摩,進而讀出因為食馬者的“不知馬”對千里馬造成的埋沒、傷害和摧殘。此任務能讓學生通過相關信息的比照,快速走進文本和作者對話,鮮明地感受作者蘊含在字里行間對伯樂的盼與對食馬者的憎。

  再“說”馬的任務,指向的是這篇文章托物寓意的寫作技巧,考查學生能透過文本表層深入思考“千里馬”“伯樂”“食馬者”的深層含義。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情,適時引入作者經歷的資料助讀,引導一部分對文章理解停留在表層的學生,深入思考作者借馬說事:說的是誰的事?還可能是哪些人的事?哪個朝代的事?說的事是否適用于現在或以后?進而在掌握這篇文章托物寓意的說理技巧基礎上,讀懂文章更長遠的現實意義,理解文章的文學價值及文化價值。

  文言文自讀課的閱讀任務既要體現自讀課學生自主閱讀的特點,又要根據文言文的文體特征,通過綜合性探究任務,巧妙地將“言”與“文”結合,驅動學生在“言”“文”貫通的多個來回的言語實踐中積攢言語經驗,發展思維能力,獲得審美體驗,理解文化情懷,讓學生的學習真正可見,讓學生的生長真正發生。

  (作者陳園園系江蘇省無錫市東北塘中學)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