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的力量
下午第二節課是六年級的國學課,主要內容是學習岳飛的《滿江紅》,并要求達到背誦的目標。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發現現在的孩子大都不太喜歡讀書了。而國學課需要背誦的內容較多,怎么辦?我想到一個辦法,決定試一試。
因為上節課臨近下課時我布置了預習任務:熟讀甚至背誦《滿江紅》,所以這節課我先提問學生:誰能背誦這首詞?果然不出所料:只有4個學生猶豫地舉手。個別學生表示不太熟練,想看著課本。即便如此,我依然對他們大加贊賞,然后請他們到講臺領讀。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這4個孩子依次領讀起來。等到他們全部領讀完之后,也就相當于集體讀了4遍,這4個學生即使原來不會背誦,至少也達到了熟讀的程度,現在肯定也能熟練地背誦下來了。
“這4個同學領讀得好不好?”“好!”我接著又說:“那我們現在讓他們一起給我們背誦一遍,露一手給我們看好不好?”“好!”此時,4個學生底氣十足,精神抖擻地把《滿江紅》流利、充滿感情地背誦下來,教室里傳來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借此機會,我緊接著問:“同學們,通過剛才這4位同學的領讀,現在肯定又有學生會背誦了,那么現在又會背誦這首詞的同學可以主動到講臺上來,與這4個同學再一起背誦一遍。”話音剛落,一下子就有七八個孩子跑到講臺上來。
看到這里,我心里竊喜,隨即說道:“我的要求是,講臺上的同學一起背誦,臺下的同學跟著一起朗讀,臺下的同學誰會背誦了,就可以主動到講臺上來一起背誦,我們就是要看看哪些同學記憶力最強,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這首詞背誦下來。”
話音剛落,我看到一些學生緊張起來。
講臺上的學生是面向臺下的學生背誦的,是沒辦法作弊的,并且為了表現出自己背誦的熟練,語速、音量都比平時提高了幾倍;臺下的學生是隨著臺上的學生朗讀的,為了應和臺上背誦的同學,也為了盡快到講臺上去,就需要認真朗讀、強化記憶,跟上背誦的步調,語速、音量不由自主就提高了。此時教室里臺上、臺下學生的讀書聲此起彼伏,演奏出一曲優美的樂章。
不知不覺中快到下課時間了,孩子們仍意猶未盡。我看看臺下,還有3個學生坐在座位上,他們低著頭,認真讀著書,微紅的臉上都留下了汗水。
我叫停了朗讀,此時臺上有的學生發出了笑聲,臺下的學生感覺更不自在了。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地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我們要相信孩子,靜待花開。
不歧視任何一個孩子,是做教師的責任和義務。我大體了解這3個學生的情況,他們轉來學校的時間不長,原先學習習慣不好,基礎較差,他們更需要老師的鼓勵和關愛。
我微笑著請這3個學生也站起來,讓他們一起把這首詞朗讀一遍,他們讀得有些斷斷續續。
要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與班級的學習風氣、同學的幫助、老師的鼓勵是分不開的。于是我對全體學生說:“今天我要對這3個同學給予特別表揚。我發現他們在讀書時非常認真,之所以現在還不會背誦,是因為有些字他們不認識,課本上又沒有標注拼音,所以讀起來有些困難,這需要時間,相信到下節課我檢查作業的時候,他們一定會背誦。”此時,我看到這3個學生的眼睛里露出了自信的光芒。
“我們再讓這3個同學讀一遍,看看通過剛才的朗讀,現在的進步大不大,好不好?”我又進一步提出了要求。“好!”孩子們期待地回應。
這3個學生這次讀得更加認真,從頭到尾也沒有再出現停頓的情況,非常順利地讀了下來。
而此刻,同學們都向他們投來贊許的目光。
(作者劉榮俠系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峨山鎮中心小學)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