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成長要在“四破”上用力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中強調:統籌推進鄉村教育振興和教育振興鄉村工作。鄉村教育振興,教育振興鄉村,其核心在于擁有一大批信念堅定、道德高尚、學識扎實的鄉村好教師,這樣才能真正為鄉村教育振興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
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部分鄉村教師安逸于工作現狀,止步于現有專業成長,不愿走出“舒適區”。長此以往,不僅不利于教師個人專業成長和學校持續發展,更會遲滯鄉村教育振興和教育振興鄉村。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成長意識的鈍化。
鄉村教師成長意識的鈍化表現在教師個人受自身或外界因素的影響,其專業信念、專業精神、專業理想、專業追求等方面的意識逐步淡化、弱化,甚至消失。而重新喚醒鄉村教師的專業成長意識,關鍵在于堅持“四破”。
思想認知上要破冰。思想是總開關、總閘門,有思想上的破冰,才有行動上的突圍。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鄉村教育振興作為鄉村振興中優先發展的重要環節,鄉村教師作為鄉村教育振興的“重要支撐”,必須在思想認知上“破冰”,要適應新形勢,以鄉村教育創新發展為中心,解除思想僵化、思維固化問題,通過學習、研究和討論,用新思想、新發展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
教育情懷上要破虛。教育情懷是教師對教育事業的一種深沉、持久、難以割舍的感情,有教育情懷的教師才能真正培養人、塑造人。當下,教育急功近利的思想仍然存在,部分鄉村教師的教育情懷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逐漸被物質化。這就需要鄉村教師厚植教育情懷,扎根鄉村教育沃土,致力于鄉村教育事業,執著于鄉村教育振興,以教育振興鄉村為己任,以當好鄉村教師為榮光,與鄉村教育振興同呼吸、共命運。
視野格局上要破小。教育是啟智潤心、培根鑄魂的工程,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鄉村教師雖身處偏遠,但使命崇高、責任重大。鄉村振興,教育要先行,教師是關鍵。鄉村教師要摒棄“小我”,做視野格局上的“大先生”,要在見識的廣博、胸襟的開闊、格調的高雅、深度的學習上下真功夫。鄉村教師要在鄉村教育這片廣袤的土壤中,通過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理性與感性等各方面縱橫比較,明道理、確方向、聚共識、增力量。
方法經驗上要破老。不可否認,“老”的經驗和方法在推動教育事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但我們更應清楚地認識到,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國家、社會和家庭對鄉村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期盼越來越大,一些成功的經驗與方法會逐漸淡出教育的舞臺。作為鄉村教師,一方面要適應新時代教育發展理念,樹立“教到老,學到老”的思想,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素養和業務水平;另一方面要樹牢反思意識,摒棄固有的慣性思維,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鄉村教育振興關鍵在人才,落腳點在教師。作為新時代的鄉村教師,面對復雜的教育發展形勢,只要我們堅定創新思維,堅守教育情懷,堅持終身學習,就一定能破解成長意識鈍化的難題,用大格局、大視野在變局中開創新局,在鄉村教育這片熱土上精彩生長。
(作者龔俊波系湖北省秭歸縣歸州鎮初級中學)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