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即保持思考生長
記得是2004年的一天,因課題研究需要,我到位于浙江東陽城郊的吳寧五小調研學校“懶課勤思”教學成果。該校為推進“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提出讓教師盡可能隱退主導角色的教學主張,以教師在課堂上所謂的“懶”來推動學生真正的“勤”,還學生更多自主學習時空,從而學會學習。對此探索,我一方面非常贊同,另一方面感佩教師團隊的研究精神。后來他們形成了深化課題的“工具與教學同頻”研究思路,借鑒和創造性運用“概念圖”,旨在破解學生淺表學習的問題。
這一可視化教學技術概念圖工具,能清晰呈現學生的理解狀態,是推動有意義學習和創造性思維的有效支架。校長葛敏輝帶領研究團隊將其與指向核心素養的學習變革相融合,近年來的行動研究可謂碩果累累。我很贊賞這所普通學校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本土“輕負高質”的教學道路。
概念圖運用于教學不只有工具意義,其核心思想是培育學生的主體精神和核心素養。要構建一個好的概念圖,學生必須主動聯系已有經驗,或積極提取有效信息,找到新知與舊知間的關聯,通過思辨分析建立一個有層次的結構。這個過程實質上促使了學生主動思考、有效關聯、積極創造,激活了學生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潛能。概念構圖注重形象表征和內在關聯,有助于學生保持生長、保持思考、保持有意義的學習。學生在參與、構建、表達、創造、思辨、應用等過程中孕育主體精神,由此帶來的是思維方式的轉變、理解能力的提高、邏輯表達水平的提升、高階遷移能力的發展等,真正推動了核心素養的有效落地。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葛敏輝帶領教師團隊通過不斷探索,創造性構建了概念構圖教學的操作流程,開發了多種不同的教學范式,制定了“理解層次標準”,研發了《概念構圖教學與評價指南》等,形成了一套可操作、可推廣的實踐體系,值得借鑒!
(作者劉 力系浙江大學教授、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實驗研究分會副理事長)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