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學前教育取得跨越式發展
“我深度參與了學前教育的歷次改革,經歷了學前教育從‘公益普惠’到‘優質普惠’再到‘幼有善育’的發展歷程,感受到了學前教育品質的巨大飛躍。”4月26日,教育部召開“教育這十年”“1+1”系列首次新聞發布會,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學前教育改革發展成效,四川省成都市第十六幼兒園園長余琳在會上介紹了幼兒園從一所園發展為兩個集團11個園區的變化。
成都市第十六幼兒園的變化是10年來學前教育發展的縮影。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這十年,我國學前教育取得跨越式發展,普及水平居世界中上行列,廣大適齡幼兒享有公平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這十年,學前教育資源發生格局性變化,公益普惠底色更加鮮明,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顯著增強。
堅持公益普惠,破解“入園難”“入園貴”難題
10年前,“入園難”“入園貴”是擺在老百姓面前的“兩難”選題。
這十年,圍繞破解“入園難”“入園貴”難題,學前教育資源供給不斷擴大,教育部著力構建以普惠性資源為主體的辦園體系,確保“有園上”,實現“上得起”。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對學前教育作出全面系統重要部署,進一步明確了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提出了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的重大政策舉措;財政投入力度持續加大,2020年全國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為2532億元,比2011年增長5倍,中央財政支持學前教育發展專項資金10年累計投入超過1700億元……在這些有力保障下,2021年全國幼兒園數達到29.5萬所,在園幼兒數達到4805.2萬人,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8.1%。其中,2021年全國普惠性幼兒園(包括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達到24.5萬所,占幼兒園總數的83%,公辦園12.8萬所,比2011年增長了149.7%,充分發揮了公辦園兜底線、保基本、平抑收費、引領方向的重要作用。
呂玉剛強調:“這一點特別重要,表明我們的學前教育實現了基本普及。”
記者了解到,10年間毛入園率增長幅度超過30%的13個省份都集中在中西部,“三區三州”等原深度貧困地區入園率顯著提高,比如甘肅臨夏州從15.8%增長到95.5%,云南怒江州從25.6%增長到90.01%,解決了老百姓的難題,確保了“有園上”。在活動現場播放的短片中,貴州一位家長表示:“偏僻鄉村有了幼兒園,我的心情實在太好了。”
留在鄉村的孩子“有園上”,城鎮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也不能落下。江蘇省南京市教育局局長孫百軍介紹,南京市通過擴容老園規模、盤活閑置資源等措施,新增學位超過13萬個,對1萬多名農村辦園點和經濟困難家庭幼兒實行全免費教育。自2016年以來,南京市共有270所高價民辦園轉為普惠性民辦園,月保教費平均下降700元左右。“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南京幼兒家長樂于選擇家門口的幼兒園了。”孫百軍說。
堅持科學保教,攻克“小學化”“幼小銜接”難題
在“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等觀念的驅使下,不少家長給孩子選擇幼兒園時傾向于開展英語、奧數、珠心算等學習內容的幼兒園。但是基于多年觀察,余琳認為,要充分認識游戲對幼兒成長的巨大價值,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不斷向高質量保育教育邁進。
這十年,圍繞破解“小學化”難題,科學育兒知識走進千家萬戶,專業指導持續加強,有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呂玉剛介紹說,教育部剛剛頒布的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就是降低小學一年級課程的難度。“過去從幼兒園到小學的跨度是比較陡的,現在要把這個跨度變平緩一點,從根上去解決幼小銜接問題”。
為了給幼兒園提供強有力的專業指導,教育部先后印發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深入開展“小學化”專項治理,積極推進“幼小銜接”攻堅行動……科學保教理念深入人心。來自江西廬江的一名家長說,“我們知道了讓孩子什么年齡干什么事,就像種莊稼一樣,不能違背自然規律”。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點評學前教育工作特點時說:“十多年的發展經驗表明,教育必須尊重規律,遵循人的身心發展規律,這是幼兒健康快樂成長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堅持強化教師隊伍,突破學前教育發展瓶頸
“這幾年教師工資待遇提高后,新教師的招聘情況也有所好轉。”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淘淘幼兒園園長許濤說。
這十年,圍繞破解“幼師少”難題,教師培養規模不斷擴大,為持續補充幼兒園師資提供了有力支撐。教師配備基本達標,2021年全國幼兒園園長和專任教師總數超過350萬人,比2011年增加200萬人,增長了1.3倍,生師比從2011年的26:1下降到2021年的15:1,基本達到了“兩教一保”的配備標準,師資短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更重要的是,教師素質明顯提高,學歷結構進一步優化,2021年專科以上學歷的園長及專任教師占比達到87.8%,比2011年提高了24個百分點。
這十年,學前教育科學化、專業化、規范化水平不斷提高。但面對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強烈需求,特別是“三孩”政策實施后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呂玉剛表示,學前教育還沒有實現全面普及,學前教育資源總量,特別是普惠性資源還存在不足,區域性、結構性資源矛盾會進一步凸顯,這是我們的重要挑戰。
“我們要進一步補齊普惠資源短板,進一步完善普惠保障機制,進一步提升保教質量,以科學理念和先進經驗為引領,全面提升辦園水平和科學保教質量,為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終身發展奠基。”呂玉剛說。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