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河南鄧州:做優“三加”,落實“雙減”

來源:中國教師報 時間:2022-05-15  閱讀:次   |
42.9K

  “現在我們沒有作業了,晚上回家吃完飯后和爸媽一起學一會兒字典,差不多9點前就可以上床睡覺了。”日前,河南省鄧州市城區第三小學五年級學生王峻松講起自己的課后作業時,不無興奮地說。

  學習字典看似枯燥,但在王峻松看來卻興致盎然,主要是源于學校的漢字PK社團。“社團面向三至六年級招生,挑選對漢字有興趣的學生,講解漢字起源解析、小組PK,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談到活動開展時,該社團負責人丁颯也很開心,“考試實行等級評價,結果不排名、不公布,學生反而對學習更有興趣了。”

  鄧州市城區三小的做法,是該市義務教育學校落實“雙減”的一個縮影。

  加足課程內容,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作為一個擁有大量農村留守兒童的縣級市,我們落實‘雙減’的側重點更應該放在提質增效提升教育服務能力方面。”鄧州市教體局局長馮明雨介紹。

  鄧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共有659所,其中農村學校626所;學生35.18萬人,其中農村學生27.6萬人。在落實“雙減”工作中,該市明確提出:“要著眼學生全面發展,結合實際,充分開發課程資源,做好學生課后服務,辦學生、家長滿意的學校。”該市各學校以社團活動和第二課堂為抓手,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切實讓課后服務成為家長心中的“民心工程、聚愛項目”,成為孩子眼中的“自主時刻、幸福時光”。

  杏山旅游開發區是鄧州市最偏遠的鄉鎮。該區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趙言表示:“以前我的成績不好,在同學面前總是自卑。今年我報了舞蹈社團,還在學校文藝演出中參加了一個節目,贏得了大家的掌聲,找回了自信。通過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我的學習成績也提高了,上次在學校的綜合能力測試中還獲得了二等獎。”

  據了解,趙言所在的學校充分發揮教師的愛好特長,開設了舞蹈、書畫、電子琴等近20個社團,將每周五下午設為走班時間,讓孩子們自由選擇喜歡的社團。“沒想到,咱小山窩里的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樣學這學那,真好!”學生家長看到學校的變化后紛紛開心地說。

  在該市劉集鎮,當地學校廣泛動員學生家長、民間藝人等社會熱心人士提供形式多樣的公益性服務,將舞龍、旱船、戲曲、嗩吶,腰鼓、鼓號等優秀民間藝術補充到學校課后服務之中,形成自身特色,孩子們敲著腰鼓、扭著秧歌,課后服務開展得有聲有色。

  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發揮好鄉村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中小學社會實踐基地等校外活動場所在課后服務中的作用,是鄧州市的另一項措施。去年12月17日,鄧州市城區三小的50余名學生在教師帶領下,深入陶營鎮省級研學基地——盛全牧場參加研學活動。學生實地感受奶牛生產、哺乳、飼養全過程,操作牛奶生產全流程。“每天都喝牛奶,卻不知道牛奶生產出來這么不容易。”參加研學活動的六年級學生宋博文深有感觸。

  “加優”教師能力,主動適應“雙減”需求

  “‘雙減’的主陣地在學校,守牢陣地關鍵在于教師的能力是否能夠有效提升。培養全面發展的教師,提升教師駕馭課堂、適應教學需求的能力,是我們當前的工作重點。”鄧州市教體局副局長翁雪雁說。

  “雙減”以來,鄧州市在教師教育方面創新開展了“梯狀培訓”模式。梯狀培訓的“龍頭”是教育系統干部和“三名一優”人員(名師、名校、名校長、優秀班主任),“‘龍頭’先行,打造高地;名師引領,送教上門;校本培訓,整體提升”,全方位提升教師隊伍素質。

  為了在全市樹立標桿,鄧州市實施“三名一優”培育工程。2020年9月,鄧州市評選出首屆100位名師、10所名校、10位名校長、200位優秀班主任,市政府為每人每月頒發特殊津貼1000元,在全市教師中引發了巨大反響。目前,鄧州市已建成各級名師、優秀班主任工作室23個,涵蓋全市各級各類名師、優秀班主任300余人,這些人員已在各類培訓中挑起了“大梁”。

  這個“大梁”就是鄧州市面向基層開展的“教師點菜、名師下廚、送教上門、訓研結合”的培訓,“基層教師想培訓什么就點什么‘菜’,然后由名師講師團派人到鄉鎮為教師送教上門。”翁雪雁說。這里的“菜單”是名師講師團經過深入調研擬訂的,共1000個課題,每個課題4~8課時。

  與此同時,該市還實施“青藍工程”,組織名校與薄弱學校、學科骨干教師與新入職教師、資深班主任與新班主任,一一結對、共同發展。“學校實施捆綁考核,徒弟教師的成長與師傅教師的量化掛鉤,作為師傅教師,既是一份榮譽,也是一份責任和壓力,因此在工作中,我們會盡可能將自己的工作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青年教師。”談到與徒弟的結對幫扶,鄧州市城區九小教師馬會麗表示。

  加大督查力度,護航學生健康成長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雙減”是否扎實推進,重點還是看各項政策是否落地落實。自去年9月開學,鄧州市教體局成立了8個“雙減”政策落實情況暗訪督查組,不定時深入全市各鄉鎮及局直學校,通過詢問家長和學生、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實地了解“雙減”政策落實情況,有效推動了“雙減”政策落地見效。

  “現在晚上飯后在小區散步,小區內到處都是孩子們玩耍嬉戲的身影,這些現象在‘雙減’政策出臺之前是從沒有見過的。天真爛漫、自由奔放,這才是孩子們該有的樣子。”家住北京路學校附近小區的該校校長段光軍感慨地說。

  段光軍所說的校外減負就是該市實施的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去年9月以來,該市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牽頭,會同教育、消防、住建等部門對在關停期間積極整改的校外培訓機構進行了重新審驗,共審批校外培訓機構23家,其中已通過重新驗收審批的學科類培訓機構1家,非學科類職業培訓機構21家,非學科類托幼機構1家。

  “以前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了好多補習班,英語、數學、舞蹈、鋼琴……一個月下來補課費花了不少,但是卻沒有多少成效。現在想想,這些是違反孩子成長規律的。”如今,該市致遠學校三(1)班學生孫益佳媽媽從孩子燦爛的笑容中,理解了“雙減”政策背后的意義。

  “‘雙減’不減質量、不減成長,減的是不符合教育和孩子成長規律的事物。唯有做實加法,方能做好減法。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強力推進‘雙減’各項政策落地落實,不斷提升教育服務效能,為學生贏得未來奠基護航。”馮明雨信心滿滿地說。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