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公里,讓我接近美好
用時32分鐘,完成5公里,這是我恢復跑步的第四天。
身為教師,許多時候我幫學生疏解掉的壓力似乎都吸到自己肚子里。不得其法的我,極力抑制內心的種種情愫。可它似乎成了長在心里的野草,蕪雜、煩亂。
無意間的一次夜跑,讓我體驗到一種暢快淋漓的舒適感,于是暗暗給自己制定了一個小目標,堅持夜跑并逐漸完成5公里。
在每一公里的足跡中,蒸發掉的不僅是汗水,還有內心復雜的因子,而留下的是不可替代的滿足。時間久了,便有了懈怠之感,夜跑也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了。當這種狀態成為一種常態,我不再那么頻繁地捧起書籍,也不再在鍵盤上敲打我的教育苦樂……所有的“不再”皆是跑步暫停后出現的一種閑散狀態。
我現在又開始跑步,就像孩子重拾心愛的玩具那般小心、熱愛。
我逐漸開始享受跑步時的獨處時光。在自己喜歡的音樂里,構架出歌詞世界里的浮華。在這場獨角戲中,我是百分之百的主角和導演。不用擔心、不用遷就、不用自卑、不用害怕,在這絕對真實的時光里,我開始思考和審視自己的教育言行。對于那些有弱勢學科的學生,我是不是可以通過組建“互助團”來代替曾經枯燥且無效的鼓勵;對于那些行為習慣有待提高的學生,我是不是可以用“成長日志”的方式代替簡單粗暴的懲戒;為了緩解學生的壓力,我是不是可以定期開展多樣的班級活動替代無味且千篇一律的“雞湯”……這些辦法都是在獨處的時光中,與自己內心對話時想清楚的一些問題。
現在我仍然記得,“互助團”的學生為了解開“難題”而反復討論、為了尋找最佳解題方法而相互探究的情景;我還記得,行為習慣有待提高的學生看到自己的“成長日志”,覺察自己成長軌跡時的興奮羞澀的神情;我更記得,這些孩子在班級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自信與樂觀……這些都一直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中。而正因為夜跑的獨處才有了獨立思考的空間,才讓我覺得每天都有不同的意義。
我也開始喜歡上跑步時快堅持不下去的那種痛感。都說跑步最鍛煉人的意志,而我覺得除了堅持的毅力外,最大的收獲是突破極限后的自我肯定。起初我跑到4公里時,開始用嘴大口換氣;再跑幾下,感覺腿像灌了鉛,恍惚間都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在跑;特別是最后那段路,感覺連呼吸都困難了。起初我也畏懼,但后來我開始學習科學跑步的方法,在沖刺時加速一下,沖到終點。這種痛感后的自我肯定,也給我破解班級窘境帶來了啟發和信心。當班級陸續有學生出現遲到、帶電子產品、學習懈怠、紀律差等問題時,我不再做那個躲在后窗的“偵察兵”、到處滅火的“消防員”,而是選擇向書籍和名師學習,就像夜跑到最后階段一樣,再沖一沖。
在一本本書中,我知道自己并不孤單,有這么多同人也有過類似的困擾和煩惱。我逐漸明白,面對學生不能僅停留在管理教育上,只有在學生內心點上一盞明燈、燃起一把火,他們才會相信自己,才會看清前方的路,才愿意與你一起出發。當我打開心門,悅納后冷靜分析,在每一次挑戰過后,我也驚喜地發現遇見的是不曾想過的幸福。就像站在5公里的盡頭,享受如雨的汗,似乎又是新的開始。
那種沒有放棄、戰勝自己意志后到達終點的感覺,是那么美好。
在跑道上,戴著耳機,漆黑的夜里,腳下響起屬于自己的節奏,不再抗拒,不再迷茫。是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5公里,讓我接近美好。
(作者劉 強系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學)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