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我們需要古詩詞打底

來源:中國教師報 時間:2022-05-16  閱讀:次   |
42.9K

  “不少語文課泡沫很多,缺乏扎實的本體知識,缺乏學術含量、文化含量”,特級教師于漪的這個觀點值得我們深思。作為中小學教師,我們需要學好本體知識,即特定的學科知識。經典古詩文特別是古詩詞,是我國文學史中的一顆明珠。對語文教師來說,古詩詞就是一類重要的本體知識。

  閱讀古詩詞可以豐富內心,了解人間真情。比如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人與人之間的愛有許多種,最無私的莫過于母愛,誦讀千遍萬遍也讀不盡這不變的溫情。不論時代發生什么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改變,我們都要重視家庭文化建設,注重家庭、家教、家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古詩詞具有“感情作用”和“社會作用”,在某種意義上,其重要作用之一便是抒情達意。孔子將詩的作用總結為“興觀群怨”,“興”是啟思與抒情,“觀”是關照與認知,“怨”是指責和批判,均屬于“創造審美”層面;“群”是交流思想感情、交換見解看法和實現社會交際,屬于“接受美學”層面。比如唐代詩人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這原是寄給友人的詩,借紅豆表達思念之情,但后人常將它作為一首情詩來理解。作者與讀者對同一作品理解、感悟上的差異是經常發生的事,實際上“相思”作為一種情感,內涵十分豐富。再比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之所以成為千古名句,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發出了古往今來人們所共有的思鄉思親之情。據說王維寫這首詩時只有17歲,一個人到長安參加科舉,可能是因為趕上重陽節,也可能是因為沒有及第,情緒低落,于是就寫下了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其中一個“獨”字,兩個“異”字,一個“倍”字,將詩人的處境和對親人的思念全部拋灑出來。還有宋代詩人陸游的《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詩人臨終時寫給自己孩子的。傳統中國講究“詩教”,如果真有所謂“詩教”,這種“為國盡忠,在家盡孝”的情懷便是一種偉大的“詩教”。可見,中國人文精神很多都是通過古詩詞呈現的。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需要一些古詩詞打底子,最好能找到幾個喜愛的詩人,在古詩詞中學習也向詩人學習。我喜歡蘇軾的瀟灑和曠達,他碰到困難時不像柳宗元那樣悲傷,也不像屈原那樣用生命抗爭,而是超然自適、安之若素,所以他在任何險惡環境中都能做到不為之驚、不為之憂、不為之亂。

  需要注意的是,讀古詩詞與讀小說和其他文體不一樣,需要一種安靜的狀態,可以一邊品茶,一邊放著輕音樂,一邊讀詩。這是一種閱讀方式,也是一種美好的教育生活方式。

  (作者潘裕民系上海市黃浦區教育學院)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