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羅家倫:十年心血鑄輝煌

來源:中國教師報 時間:2022-05-16  閱讀:次   |
42.9K

  羅家倫(1897—1969),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五四運動學生領袖和命名者,曾任清華大學校長,后任中央大學校長,提出的校訓“誠樸雄偉”沿用至今。抗戰爆發后,主持中央大學內遷重慶。十年校長任期,創造了中央大學的輝煌。

  ————————————————————

  1928年夏天,北伐軍首領蔣介石氣宇軒昂地進入古都北平城后,迅速將目光瞄準了高等教育,于是清華學校轉由南京國民政府接管,正式更名為清華大學。管轄權由原來的外交部單獨管轄變為外交部和大學院共同管轄。1928年6月,上級委派原清華學校教務長梅貽琦“暫代校務”。兩個月后,南京國民政府在取得美國公使同意后,正式任命羅家倫為清華大學校長。

  羅家倫執掌清華大學似乎是個意外。

  時任外交部長的王正廷,不愿舍棄清華這塊肥肉,想繼續接管清華。但政府里有人不同意,才出現了大學院與外交部共管的局面,而大學院院長是蔡元培。王正廷面見蔡元培,表明自己有校長人選,他以為蔡元培會順從己意。沒想到,對高等教育燭照洞明的蔡元培一口拒絕,并且說,他已經有了人選,正是在五四運動中叱咤風云的健將、自己的得意門生羅家倫。

  之所以說意外,因為當時羅家倫只有32歲,年齡不夠長,聲望不夠高,學問不夠大,最重要的是,清華傳統是清華人治清華,而羅家倫與清華沒有淵源,反對之聲頗多。

  暑假,羅家倫出現在清華園里,來接收清華。他只帶了一個秘書,幾可稱單槍匹馬。顯然,他要在清華園里組建自己的班子……

  先要人。向司徒雷登要楊振聲和馮友蘭,前者直接任教務長,后者出任秘書長兼哲學系主任。除此之外,中國文學系張煦,外國語文學系艾克、常安爾,哲學系鄧以蟄,物理學系吳有訓、薩本棟,化學系謝惠,生物學系吳韞珍,地理學系翁文灝……匯聚一堂,可謂一時之選。

  9月的秋風吹過清華園,羅家倫在法國梧桐樹葉泛黃飄落的季節終于宣誓就職。校長第一次發言,往往視作“執政綱領”,羅家倫發表了《學術獨立與新清華》的演講。他正式特別提出“學術獨立”,要求“中國的學術在國際間也有獨立自由平等的地位”。決定本年起招收女生,宣布“廉潔化、學術化、平民化、紀律化”的辦校方針,也稱“四化政策”。所謂廉潔化,就是要消除浮濫,做到財政公開,受大家監督;所謂學術化,不分派別,集中本國學者,延聘外國專家,與清華師生共同研究,創造佳績;所謂平民化,要努力矯正過去師生的“享樂主義”及被視為貴族學校的生活態度;所謂紀律化,要推行軍事管理,養成有秩序、有組織的精神。

  四化政策實施的成敗時人對其褒貶不一,輕者只是嘲諷,重者則冠之以黨化清華之嫌疑,兩年清華校長的經歷,百年后依舊眾說紛紜……

  但教育史還給了羅家倫一次機會,出任當時有“亞洲第一高等學府”之稱的中央大學校長。然而,他接掌中央大學,可謂是“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在他之前,吳稚暉被任命為校長,不就。由原校長張乃燕留任,經費捉襟見肘,辭職。中山大學校長朱家驊頂上,沒多久,請辭,不準,再請辭,終于獲批。再任桂崇基,學生不準,甫上任即辭職,再命東南大學副校長任鴻雋出任校長,堅辭不就,還有段錫朋與學生溝通不順遭毆打受傷,最后解散中央大學——最后的最后,任命羅家倫出任校長,他也上書懇辭,未準。

  但不得不感嘆,這樣的大學校長,誰人敢當啊?其實,當時風雨飄搖的何止中央大學?而是泱泱華夏……

  朱家驊一再以國家及民族學術文化前途大義相勸,羅家倫退無可退,1932年9月抵達南京到校視事,聘任孫本文為教務長,張廣輿為總務長,另聘請文學院院長汪東等人為甄別考試委員。接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公布了教育部批準的8條學生甄別實施辦法。通過甄別考試,開除學生19名,合格的學生于10月全部返校,重新開始授課。

  在全校大會上,羅家倫作了題為“中央大學之使命”的就職演說,這篇演說,不僅在中央大學校史上關系重大,在中國現代大學教育史上意義也很重大。演說中,羅家倫陳述其出任校長的遠大抱負和治校方略,提出了“誠樸雄偉”的校訓,將大學的使命上升到為國家建立有機體的民族文化、為中華民族在世界歷史中救亡圖存的高度。羅家倫又提出了“安定、充實、發展”的三步走戰略,終于把中央大學一步步從泥淖中拉出來,并推上巔峰。

  3年后,羅家倫大手一揮,圈地8000畝,勢必要把中央大學打造成“環境優美、格局軒昂的全國最大的近代正式大學”。1937年新校址破土動工,不料開工兩月,盧溝橋的槍聲響起,未幾,上海陷落,國都失守。

  羅家倫的夢破滅了,中央大學的藍圖也灰飛煙滅,仿佛一曲挽歌,響徹每一個熱愛教育的人心底,幾十年后依舊能引起陣陣哀痛。然而,羅家倫就像護著自己的孩子那樣,把中央大學一路送到了重慶沙坪壩,萬卷圖書,無數儀器,安然無恙抵達重慶——羅家倫的夢并未隕滅,他以足夠的擔當造就抗戰中高校內遷的“神話”。

  終于,羅家倫十年嘔心瀝血,使得中央大學已經不再是原來的中央大學,實現了脫胎換骨、涅槃重生,而中央大學也給了羅家倫一生的榮耀……

  (作者匡雙林系浙江省溫州道爾頓小學)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