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之下,學校要做好教師減負答卷
落實“雙減”的主陣地在學校。而守住主陣地,關鍵在教師。因此,高質量落實“雙減”,必須高度關注教師的壓力問題,貼心關愛教師,切實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從學校的角度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一要樹牢“教師第一”理念,站穩“教師”立場。教師是學校發展的第一要素,教師心悅氣順,工作積極性及成效自然就會提升。無論實施教育管理,還是開展各項活動,學校都要充分考慮教師的所需所盼,時時處處為教師著想,理解教師,善待教師。要切實增強服務意識,真心實意為教師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增強學校教師的向心力。要尊重教師管理學校事務的權利,聽取教師意見,接受教師建議,讓教師成為學校真正的主人。
二要力戒形式主義,消除“留痕思維”對教師的折騰。要切實樹立“重實績”的思想,減少為反映過程管理而要求的各種留痕行為,力避為管理而留痕,將工作的重心直指工作實績。要精簡各類表冊填寫工作,規劃統籌好各類面向教師的網上學習和答題活動,減少截屏統計等各類留痕評比工作。要注重學習及教研的實效性,盡可能減少各類功利化比賽和評比,讓教師集中精力教書育人。
三要合理規劃時間,解決好教師“全天候工作”與現實生活的矛盾。“雙減”之后,教師在校時間明顯增加,但是教師也有自己的家庭與生活。因此,學校要積極回應教師關切,主動調整教師工作時間。要創新教研模式,碎片化利用教師時間,將集體聽評課、集中學習、作業設計研討等活動化整為零,變大群體為小群體,減少教師大面積調課行為。要嚴格會議審批程序,壓減會議時間,可以合并的會議一律合并,能開小會的不開大會,能壓減的會議程序一律壓減。要統籌安排教師工作,實行彈性上下班制度,靈活規劃教師課余節奏。在確保工作充分完成的前提下,每月為每位教師調整一天“自由假期”,“自由假期”既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散使用,用于教師提前下班或延后到崗,便于教師照顧家庭,安排私人生活。
四要促進“專業成長”,緩解教師業務壓力。要強化課堂研究,發揮集體教研優勢,實施新老教師“青藍工程”,從有效課堂入手,著眼高效課堂,分階段、分學科、分課型打造樣板化課堂模式,組織教師二次備課,實現最大化適合教情、學情的課堂教學,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能力。要優化作業設計,充分發揮教研骨干的核心作用,加強學科組、年級組的作業統籌,提升作業設計的質量。要突出班級管理工作,加強學生習慣培養,確保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
五要優化提升“激勵”手段,實現教師職業幸福。要優化物質激勵,綜合考量工作量及工作成效,將教師落實“雙減”、參與課后服務工作的收益作為增量納入績效工資,并設立相應項目,為教師合理分配課后服務經費,讓教師感受到付出與收益的匹配。要強化“愿景”激勵,幫助教師做好職業規劃,將教師的專業發展與學校的長遠發展相融合,促進教師與學校形成和諧共生關系。此外,豐富的校園生活、貼心的辦公室設計等都可以成為提升教師在校幸福指數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延麗系河南省鄧州市城區第三小學)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