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教師成為人人羨慕的職業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關鍵力量。近年來,湖北省鐘祥市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發展的第一要務,緊緊圍繞師德建設、師能錘煉、師資保障、名師引領等方面,不斷增強教師的育人責任感、事業成就感、崗位幸福感、社會榮譽感,在營造尊師重教氛圍的同時,讓教師成為人人羨慕的職業。
抓師德建設,讓執教者知敬畏
立德先立師,樹人先樹己。師德是教師素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教師職業的底線。我們堅持教育和治理一起抓、行風和教風一起抓,讓執教者知敬畏、守底線,不斷增強教師的育人責任感。
強整治、樹師表。持續整治群眾關切的教師以教謀私、變相體罰學生等問題,維護教師良好形象。重點整治社會關注的教師違規補課現象,組織教師參加“拒絕誘惑,遠離補課,做學生信賴師長”集體簽名,并組建專班對教師違規補課進行明察暗訪,要求學校落實干部包保教師制度,規范教師行為。
嚴查處、正師風。市教育局對發生在教師身上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線索進行“拉網式”“地毯式”排查,對排查到的問題線索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尤其對“師德違規典型”,查實一起、曝光一起,同時對監管不力、問題頻發的區域(學校)主要負責人,以履行主體責任不力給予行政警告以上處分,讓教師自覺追求依法執教、廉潔從教。
抓師能錘煉,讓從教者強本領
培訓是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主要形式,也是保障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我們逐步完善教師培訓長效機制,不斷增強教師事業成就感。
教師隊伍培訓必作于實。鐘祥市創新教師培訓模式,穩步實施“千百十”工程,即每年組織千名鄉村教師進城“一對一”跟崗培訓兩周,全程參與指導教師的備、教、輔、導、改各環節,讓鄉村教師在對比中找不足、明方向;每年選派百名城區骨干教師下鄉“手把手”指導教學一周,實地指導鄉村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為鄉村教師解困惑、助成長;定期遴選十名教科研專家入校“點對點”現場把脈、解答困惑,深化培訓實效。這種“以城帶鄉、以強帶弱”的教師培訓模式,促進了城鄉教師的共同成長。
青年教師成長必作于細。從2018年開始,我們一年一個主題、三年一個周期,對全市1500余名35歲以下青年教師開展以微課制作、讀書活動等7個方面為主要內容的基本功訓練。將青年教師基本功訓練、考核和競賽情況納入校長年度績效考核,并作為青年教師崗位聘用、職稱評聘的重要依據。同時,建立“四張清單”,即學員個人任務清單、指導教師考核清單、學校落實任務清單、鄉鎮辦事處督辦清單;落實“四項保障”,即時間保障、指導保障、裝備保障、經費保障,促進青年教師基本功訓練落實落地。
教師練兵活動必作于精。鐘祥市開展教師“四個一”活動,即精讀一本好書、打磨一堂好課、開展一次讀書活動、撰寫一篇閱讀心得,提升教師人文素養。不僅如此,我們將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劃分為6個區域協作體,采取輪值主席制,區域協作體教師互相聽課、互相評課、互相賽課,不斷打磨“鐘祥好課堂”,實現區域內優勢互補、強弱幫扶、資源共享。
抓師資投入,讓立教者有保障
鐘祥市堅持教育投入“三保障”,讓立教者工作、生活雙豐收,不斷增強教師崗位幸福感。
一是加深人力保障。不斷健全教師補充機制,通過省考、市考、招免費師范生、招碩引博等途徑,為教師隊伍注入新鮮血液。5年來,我們按照“退1.5進1”的原則,累計公開招聘教師809人,其中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教師全部補充到鄉村,鄉村教師年齡結構、學科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二是加大物力保障。大力實施城鄉教師辦公條件提質和農村教師周轉房建設工程,改善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吸引優秀人才安心從教、靜心從教、舒心從教。三是加強財力保障。著力實施“教師關愛工程”,優先落實和提高教師工作、生活、學習等各項政策性待遇,不斷提升教師幸福指數。
抓名師引領,讓善教者被尊崇
典型引領方向,榜樣凝聚力量。近年來,我們扎實開展評先進典型、評年度人物、評教育名家“三評”活動,讓善教者受尊敬、被尊崇,不斷增強教師的社會榮譽感。
重獎“好中之好”,引領比學趕超。堅持“功有所獎”原則,市政府每年教師節拿出資金200余萬元,重獎“十佳師德標兵”“鄉村模范教師”“優質服務標兵”等先進典型,讓比學趕超在全市教育系統蔚然成風。
評選“優中之優”,引領正向激勵。堅持“優有所評”原則,市教育局每年開展“教育年度人物”評選活動并舉行頒獎典禮,連續6年評選“教育年度人物”個人44名、團隊14個。把“教育年度人物”先進事跡作為暑期教師集訓的重要學習內容,讓正向激勵成為全市教育工作者干事創業的動力之源。
推崇“精中之精”,引領名師鍛造。堅持“精有所敬”原則,市教育局每5年開展一次“鐘祥教育家”評選表彰活動,連續兩屆共評選表彰“鐘祥教育家”20名,并編纂出版《鐘祥教育家》一書供全市教育系統學習,讓名師隊伍建設在湖北省乃至全國產生輻射效應。
(作者鄭萬國系湖北省鐘祥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