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建立“生活世界”與“學科世界”的聯系

來源:中國教師報 時間:2022-05-29  閱讀:次   |
42.9K

  上海市普陀區洵陽路小學以學科教學改革經驗為基礎,建立“生活世界”與“學科世界”的聯系,建構三段遞進綜合課程,形成了“分科·綜合”課程樣態:上午分科教學,以發展學生學科素養為目標,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和精準性;下午對部分學科進行整合,循序漸進打造主題課程、廣域課程、模塊課程,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可選的課程內容。

  主題課程:讓學生喜歡學習

  低年段的主題課程遵循“學在玩中,陪伴成長”理念,關注學生生活經驗與學科知識的融合,學校以“玩”為核心,以“自我認識、自然感受、文化認同、社會合作、社會理解”為目標,設計了“認識自我、認識自然、認識社會、文化體驗”等維度的課程。

  主題課程將唱游、美術、自然、探究等學科內容進行整合,放置到主題鮮明、生趣盎然的單元之中,每個月1個主題,每個主題4個單元,每個單元的學習又包含閱讀繪本、繪畫、音樂、舞蹈、戲劇、科學探究等形式,讓學習貼近生活,把知識融于游戲。

  在“瘋狂動物城”單元活動中,學校圍繞“小螞蟻”這一角色,設計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動:首先,為學生推薦繪本故事《螞蟻和西瓜》,通過夸張的畫面、有趣的情節,喚醒學生對小螞蟻的過往記憶,即曾經的生活經驗;接下來,選取歌曲《小螞蟻搬米粒》,讓學生結合音樂、歌詞配上肢體動作進行表演,學生在與同伴合作表演的同時,知曉了螞蟻的群居生活習性和團結合作精神;最后,學生帶著放大鏡、糖果、面包屑等去尋找身邊的好朋友——小螞蟻,觀察它們的家在哪里,了解它們喜歡的食物,記錄它們活動的軌跡,繪制創意畫《神奇的螞蟻王國》,用藝術的手法展示學習的收獲。

  學生看似一直在玩,其實語文、美術、音樂、科學等學科知識都被包裹在有趣的活動中。玩著玩著,學生就長大了——他們研究象形文字,用象形文字作畫,探索漢字之源;他們認領一粒種子,在培育種子的過程中寫下科學觀察日記;他們用餅干、巧克力和面粉,設計餐盤上的星空,了解宇宙的奧秘;他們用棉簽當畫筆,感知色彩的神奇……

  廣域課程:尋找每個學生的可能性

  中年段的廣域課程遵循“見多識廣,以廣求深”理念,關注多樣化課程資源的整合。學校以“學”為核心,以“問題解決、實踐創造、審美情感、創編表達、道德素養、思維習慣”為目標,設計了“科學與發現”“戲劇與表達”“藝術與創想”“兒哲與思辨”等維度的課程。

  2020年底,學校發現了一份很特別的“提案”:建議改建學校陳舊的少先隊隊室。教師團隊在討論中發現,這個“提案”完全可以與學校的課程相融合,讓學生全程參與。教師與學生達成共識:要讓少先隊隊室成為一個“會講故事”的地方。于是,一個嶄新的課程內容誕生了——打造一間“會講故事”的少先隊隊室。

  教師設計了好玩的“創投模式”,設立“創投資金”,吸引學生加入這個有意思的“學習情境”;然后化身“投資人”,從“價值”和“功能”兩個維度提出隊室改建的需求,鼓勵學生根據需求提出自己的設想和方案。

  為了獲得第一筆創投資金,學生組建團隊,想方設法拿出與眾不同的方案。為了讓方案脫穎而出,學生走訪顧正紅紀念館、上海博物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上海歷史革命博物館等場館,還對學校大隊部進行實地勘測。學習的空間被打開,學習的方式變成了走訪、調查、比較、分析,學生帶著真實的問題去尋找解決方案——依靠數學運算解決空間規劃的實際問題,借助空間與圖形、比例的概念完成平面設計圖。

  通過競標,各個團隊拿到了第一筆數量不等的投資資金,用于完成隊室改建的模型制作。大到隊室1:50的整體模型,小到一個存放歷屆畢業生照片的“記憶盒子”模型,學生切割、打磨、組裝、噴漆,試著做了10多個模型,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學生會進一步向“施工導師”和“投資人”陳述設計,探討可以使用的施工工具。

  學生基于校園生活提出了真實問題,接下來就要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始終向后退,始終以真實問題情境推動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

  目前,少先隊隊室的改建進行到模型制作階段,學生展現了他們大膽又務實的設計方案:一堵融合了北宋活字印刷概念與現代3D打印技術的主題墻,一個集陳列展示、互動郵箱、隊課教育、游戲解密等功能于一體的“翻翻樂”,一組借鑒“哈克尼斯圓桌教學法”理念設計的可自由組合的會議圓桌,一個可360度旋轉的用于展示學生成長的“能量塔”……接下來還將進入施工、反思、改進等環節。

  隊室設計屬于“科學與發現”模塊,課程的“藝術與創想”模塊也讓學生興奮不已。在這個模塊,學生可以體驗行為藝術,模仿世界名畫;可以嘗試像藝術家朱塞佩那樣,用蔬菜和瓜果創意作畫;可以聆聽維瓦爾第《冬》的第二樂章,描繪心中別樣的冬季;可以在黑與白的水墨色彩下,繪制“亭亭月將圓”……學生用獨特的藝術方式認識世界、走進歷史,玩得不亦樂乎。

  學生玩起戲劇來也相當專業。“肢體百寶箱”“情緒變變變”等戲劇游戲讓學生很是享受,他們不僅可以與伙伴“搭建”城堡,而且可以扮演戲劇中的角色,用雕塑的方式塑造畫面,再透過音樂的視角完整呈現作品。戲劇節上,學生演繹《木偶奇遇記》《綠野仙蹤》《獅子王》《哪吒鬧海》等經典作品,感知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學生還嘗試創作故事,改編劇本《木偶再遇記》,原創劇本《燭龍的目光》《遠古的羈絆》等。科學課上,學生制作了40多件用于舞臺表演的服裝和道具,進而摸索“舞臺的功能和結構”,對音效制作、舞臺置景、特效化妝、拍攝剪輯等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舞臺置景”組的學生創作了兩個劇本,根據故事情節制作道具和舞臺布景;“特效化妝”組的學生為這兩個故事中的角色設計妝容;“音效制作”組的學生向專業教師學習電影擬音過程;“拍攝剪輯”組的學生計劃制作一部校園生活紀錄片……從臺前到幕后,每個學生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通道。

  模塊課程:目標意識引導學生成長

  高年段的模塊課程遵循“以深帶廣,差異發展”理念,關注學科特性與學力層次差異的統合。學校以“創”為核心,以“學科價值、知識遷移、創新意識、科學態度”為目標,設計了“閱讀與寫作”“數學與思維”“體育與健康”“藝術與審美”“科學與創造”等維度的課程。

  以“閱讀與寫作”模塊中的《西游記》共讀課程為例,教師不是把一本書丟給學生隨便讀,而是讓學生經歷一個有教師伴隨的共讀之旅。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制作一份“閱讀進度表”開始,認真規劃自己的閱讀進度,之后的每次學習都在有趣的閱讀活動中展開——學生陸續制作了《西游記》書簽、寶貝說明書、兵器圖譜、情節鏈、思維導圖……這些制作不僅是為了好玩,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在閱讀中抓住重點、總結關系,形成“圖像化能力”,提升記憶品質。

  在共讀《西游記》第27回時,學生問題不斷:白骨夫人為什么不直接把唐僧抓走,為什么派出去化齋的總是悟空,為什么唐僧相信八戒的話但不相信悟空的火眼金睛,這一回里詩詞的作用是什么……從提問和隨后的討論可以看出,學生已經開始“進入文本”并慢慢試圖“走進人物內心”,這個時候的學習是一種“真實的發生”。

  教師還引導學生從一個點出發,深入研究后形成小課題,比如研究烏雞國國王的故事與《王子復仇記》的異同點,研究中國古代小說回目的格式和作用,等等;學生還會對原著進行二次創作,以劇本的方式深入塑造人物形象。這些研究和拓展會進一步推動學生進行更廣更深的閱讀。

  夢想花園:用游戲的方式進行評價

  為了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可視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成長,學校建構了“夢想花園”儲值評價模式,設計面向學生綜合素養的評價體系,用游戲積點的方式進行系統評價。

  “夢想花園”是一個游戲化的虛擬評價情境,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花園的主人,憑借努力去建構自己的“夢想花園”,讓它五色繽紛、生機勃勃。花園的“種子”需要學生收集、培育,“種子”即學生的核心素養。結合“品性淳厚、心智靈動、體魄強健、志趣高遠”等學生發展目標,學校構建了包括4個維度、12個評價要素的評價體系。

  教師設計評價內容和標準,布置相對應的驅動性任務,學生完成挑戰后收集“陽光值”存入自己的電子賬戶。“陽光值”在線上用于學生培育自己的“夢想花園”,在線下用于學生前往學校的“陽光超市”兌換獎勵,讓學生體驗成就感、獲得感。

  “夢想花園”每個學期會形成學生的“綜合素質評估報告”,教師可以看到學生每日、每周、每月、每學期的發展變化,學校則通過評估報告改進教育教學。在評價改革的推動下,教師角色也在發生轉變,成為輔助、陪伴學生成長的角色。教師每個學期都會研讀評估報告,與學生和家長開展對話協商,提供專業的建議和支持。

  學校始終踐行“潤澤生命,洵美且異”的辦學理念,創設“玩—學—創”三段進階課程體系,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課程,從而發現自己的特長和潛能,實現與眾不同的發展。

  (作者鄭 煜系上海市普陀區洵陽路小學)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