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實施一周年筆談 推進“雙減”落地見效,讓教育回歸本真
“雙減”實施一周年筆談 推進“雙減”落地見效,讓教育回歸本真
遼寧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 馮守權
遼寧實施“雙減”政策一年來,在“減輕負擔”與“提質增效”上靶向發力,校內“三提高”與校外“兩嚴格”扎實推進,作業管理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課后服務水平明顯提升,課堂教育教學質量有效提高,堅持“五育”并舉,體音美勞特色活動廣泛開展;義務教育階段線下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全部壓減,資金監管范圍不斷擴大,違規培訓整治持續深入,各類風險隱患有效化解,助力遼寧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強省”轉變,人民群眾對教育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堅持高位統籌謀劃,打造全新教育格局
“雙減”是一次深刻的教育變革。在遼寧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省教育廳把“雙減”作為廳黨組和教育督導雙“一號工程”,堅持高位謀劃,建立黨政統籌、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形成多方協同、合力減負的工作格局。
加強政策供給。為確保“雙減”政策落地見效,省教育廳會同相關部門密集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基本構建起“1+N”的“雙減”政策制度體系。“1”指的是出臺《遼寧省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工作方案》,是方向性、宏觀性的遼寧“雙減”工作總藍圖。“N”指的是對一些落實措施進行細化,以指導各地更好抓好貫徹落實工作。一年來已出臺了涉及課堂教學、課后服務、家校社共育等23個政策性文件,實現校內校外全覆蓋、全鏈條有效治理。
加強多元共治。成立由主管副省長任組長、省(中)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的省“雙減”工作領導小組,成立由省教育廳牽頭抓總,21個省(中)直單位參與的“雙減”專門協調機制,建立會議決策、專題研判、聯合指導、報告通報、督查督辦五項工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省教育廳在全國率先增設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處,成立工作專班,配齊配強隊伍。
加強督查督辦。將“雙減”工作成效作為各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的重要內容,納入評價體系。制定專項督查工作方案,會同省(中)直部門組成省級督查組,通過座談訪談、明察暗訪等方式督導檢查縣區、學校和校外培訓機構,對發現的問題督促各地立行立改,并設立省市縣三級公開監督舉報電話,暢通群眾監督渠道,接受群眾監督。
堅持“減輕負擔”與“提質增效”協同發力,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
“雙減”的關鍵點在于充分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如何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做到課堂教學應教盡教、課后服務優質多樣,是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
深化作業管理改革。遼寧在全國率先制定義務教育作業管理“十要求”,從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社會等方面提出改革舉措,并持續深化制度創新,指導各地“一校一案”出臺作業管理辦法,建立作業公示制度。全省義務教育學校建立作業公示制度占比、作業時間控制達標占比、不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占比全部實現100%。
提升課后服務成效。制定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后服務工作系列文件,將課后服務開展情況納入對各級政府履行教育督導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獎補激勵機制,加大課后服務投入,創新服務內容,增強課后服務吸引力。印發深化體教融合實施意見,將落實“五育”并舉與課后服務有機結合,進一步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遼寧省符合條件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后服務開展率達100%,全省各個縣區已全部建立課后服務經費保障機制。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印發《義務教育學校校內“雙減”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建立健全校內“雙減”工作體制機制,科學研制“雙減”工作指標體系,實現校內“雙減”工作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出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堂教學基本要求,明確課堂教學標準,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開展義務教育線上“名師公益課堂”活動,與校外培訓機構“同臺競技”,高標準打造遼寧校內“雙減”品牌。組織全省中小學教師全員簽訂“雙減”承諾書,規范教學行為,解決校內“雙減”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問題。
持續為教師賦能。抓住教師這一關鍵主體,結合全省教師隊伍實際,建立省、市、縣、校四級教師培訓體系,各級設立專項資金,圍繞校長教師素質提升、領軍團隊培養、重點改革項目等方面開展教師校長培訓,提升基礎教育校長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開展教師“大練兵”活動,以賽促教、以賽促研、以賽促訓、以賽促改,深化教師隊伍培養模式改革,提高教師的師德踐行、專業教學和綜合育人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堅持轉變教育觀念,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望子成龍”是每位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觀念和“五唯”頑疾導致教育逐漸功利化、短視化。因此,教育觀念的轉變成了“雙減”政策落實的關鍵。遼寧省立足學生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創新改革路徑,多措并舉,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推進協同育人。為疏解家長和學校管理者的焦慮,全省加強家校協作,構建共同減負機制。成立遼寧省中小學家校社共育研究指導中心,征集家校社共育有效做法和典型經驗,完善家校社共育工作體系。開展“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與愛同行——送法到家助力‘雙減’”等系列活動,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教育觀。遴選39個“遼寧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豐富學生校外服務供給。
規范考試招生管理。印發考試管理“六嚴格”,要求各地成立“義務教育考試審核專家委員會”,規范學校考試行為,嚴格控制考試難度,規范考試次數,不出超標、超進度和偏怪考題,糾正“變相考試”、考試成績排名等行為,全方位督導檢查和評估義務教育學校考試管理。嚴格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免試就近入學政策,規范學校招生入學行為。繼續實行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重拳規范民辦義務教育學校考試掐尖招生、提前招生等違規行為,促進教育公平,減輕家長和社會的焦慮。
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出臺遼寧省教育系統落實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重點任務清單,以工程化推進、項目化落實、清單化管理推動教育評價改革向縱深發展。穩步推進中考改革,堅持“五育”并舉,將音樂、美術、勞動等學科以等級評價形式納入中考改革方案;將歷史、道德與法治、地理、生物學等四門學科實行開卷考試,避免學生死記硬背,減少單純記憶和機械訓練,從根本上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雙減”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為功。下一步省教育廳將圍繞校內減負提質增效,校外深化治理成果,繼續把“雙減”工作擺在突出位置、重中之重,落實減負不減質,讓學校教育、家庭和社會教育能夠各司其職,不斷凝聚和形成教育共識,在育人合力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