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匠心筑夢 為幸福人生奠基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縣第七中學的特色教育實踐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3-03-11  閱讀:次   |
42.9K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地處云貴交界。為了辦好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實現教育均衡發展,富源縣第七中學(以下簡稱“富源七中”)應勢而生。自2016年創辦以來,學校秉持“為幸福人生奠基”的辦學理念,恪守“求真、求善、求美”的辦學思想,明確“立德樹人、身心健康、學有特色、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踐行“尚賢明道、博學慎思”校訓,致力打造一所“區域示范、全省知名、追求卓越、放眼世界”的現代化、高質量特色學校,形成了鮮明獨特的辦學風格,先后獲得“曲靖市教育工作先進集體”“云南省科普教育示范學校”“云南省文明校園”“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全國讀寫教學實驗學校”等諸多榮譽稱號。

  校長引領,實現教師專業化發展

  教師乃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校長楊華認為,在富源七中的發展道路上,學校成敗的關鍵因素在于全體教師,學校不僅是教書育人的場所,更應該是教師成長的舞臺。

  針對教學名師緊缺、教師教研水平薄弱等教師專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及信息化社會發展趨勢,學校采取四種方式來引領教師專業化發展。

  立足課堂,博采眾長。課堂是教師重要的舞臺,更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校長楊華通過講座、例會、交流、教研活動等方式把所學、所獲、所感及時與教師分享;深入課堂聽課、評課,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立足校本研究,定期組織專題講座;鼓勵教師多上公開課,并參加各種競賽課;重視集體備課,充分發揮集體智慧,穩步推進通用教案的分工撰寫、個性化教案的設計、專題研究資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確定重難點,對存在的問題集體研討,最后整編成冊,共同研究,共同提高。

  互動交流,激發活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交流活動,邀請兄弟學校的優秀教師、骨干教師及相關專家來學校與教師面對面交流和研討,引進新理念、新經驗;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示范輻射作用,積極搭建互觀互學、交流研討的平臺,使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都得到提高。

  特色節日,彰顯風范。每年5月,學校都會隆重舉辦特色活動——班主任節。學校成立班主任節活動組委會,創新活動形式。比如,召開班主任論壇,挑選班級管理成效卓越的優秀班主任作主題發言,介紹先進管理經驗,分享班級管理智慧;開展班主任游園活動,包括搭橋過河、握竹竿跑、混合趣味接力等項目,既放松了教師的心情,又增強了班主任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舉行頒獎典禮,表彰上一年度班級管理成效突出、班級成績優異、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班主任。學校為每一位優秀班主任精心設計頒獎詞,校長親自登臺頒獎,并通過新聞媒體直播向全社會展示學校班主任團隊的精神風貌和先進業績,形成社會認可的濃厚氛圍,助力學校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教學研究,碩果累累。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學校借鑒各校高效課堂的成功經驗,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加強與名師工作坊、名校和重點培訓機構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開展聯合教研活動;堅持教學反思,在全校營造反思氛圍,引領教師從教學方法、組織形式、教學得失等方面進行反思,通過寫教學心得、教學隨筆、個案分析等形式,讓教師在反思中不斷深化教育理念,提高教學研究水平;開展課題研究,鼓勵教師積極申報各級課題,同時開展微課題研究,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長,選擇符合自己教學實踐和學生學習實際情況的小問題,在反復實踐研究中形成特色,做到人人有課題,個個有收獲、有發展。2021年教師發表論文80余篇,立項市級以上課題3個。

  立德樹人,打造“五育”特色品牌

  德育工作成敗關乎著國家的前途和未來。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尋找德智體美勞有效融合、和諧統一的“新方子”,通過搭建育人平臺、構建德育機制、打造“英雄文化”三大舉措,助力學校德育工作新突破。

  搭建育人平臺,美育與德育并舉。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學校深刻認識到美育與德育不可分割,兩者相輔相成,和諧統一。學校從創建美好的校園環境開始,抓好校園的綠化、美化、凈化工作。校園主體建筑錯落有致,布局科學合理;校園道路寬闊整潔;具有地方特色的魔芋主題公園綠意盎然,設計別具一格。學生常常簇花而賞,“彎腰精神”(主動撿拾垃圾、維護校園環境衛生的精神)處處彰顯,美育之花和德育之花盛開在學校的每一個角落。同時,學校充分挖掘科創中心、校園電視臺、記者站等各種現代化功能室在美育與德育方面的浸潤作用,每學期開展“定負責人、定活動、定頻次、定任務”的“尋找美點,塑造心靈”探究活動,在全校形成了崇美尚德的良好氛圍,形成了厚重的美育文化與德育文化。

  構建德育機制,機制與行動齊鳴。每年對入學新生進行養成教育訓練,通過疊被子大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舞蹈比賽,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風氣;每周評選“校園之星”,頒發“流動紅旗”,涌現出一大批“美德少年”與道德標兵;成立家長委員會,督促家長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形成家校合力;將勞動教育設為必修課,開展魔芋種植、創意勞動、食堂勞作等活動;成立心理健康發展中心,自編《健康七中》校本教材,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心理劇大賽等,形成健康教育與德育并舉的新思路;創建包括科技類、藝術類、體育類、益智類等類型的70多個社團,并逐年完善、定期補充,帶動了學校的蓬勃發展,提升了學校的軟實力和社會知名度,更培養了一大批特長鮮明、品學兼優的優秀學子。在國家、省、市、縣各種競賽活動中,學校組織派出的隊伍均取得佳績。

  打造“英雄文化”,立德與樹人并進。富源縣自古以來就是戰略重鎮,更是紅軍長征入滇的首站,有著豐富的紅色資源。學校充分發揮地域優勢,整合紅色資源,總結育人新思想,創造性地確立了“英雄文化”育人的新思路。2021年5月,學校以英雄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全國首個中學“英雄班”——“戰斗英雄史光柱班”,利用班會課、校園廣播、校刊和電子顯示屏等講述英雄故事,讓紅色故事入腦入心;傳唱紅色歌曲,傳承紅色精神,感悟信仰力量;組織學生瞻仰紅色遺址,緬懷革命先烈……在“英雄文化”的洗禮下,紅色文化、紅色基因在學校生根發芽、薪火相傳,家國情懷、堅定信仰、正確價值取向深入人心,實現了培根鑄魂的教育目標。

  減負提質,創新教學精細化管理

  “雙減”政策背景下,如何減負提質、賦能增效,是當前必須思索和解決的課題。學校通過實踐驗證,找到了教與學有機統一的新支架——“五精”理念,即精備、精講、精學、精練、精批,形成了完整教學閉環。

  “五精”過程重研究。各備課組在推進“五精”理念時,設計專人負責制度,將教、研、學過程中形成的案例、專題會議記錄、圖片、錄像、實錄等一手資料規整起來,作為引發思考探究的“催化劑”、提煉觀點的“好素材”、物化成果的“強支撐”、形成課題的“探測儀”。

  設計制度強保障。學校制定《科研管理條例》《獎勵科研教師的辦法》等規章制度,對在科研中成績突出的教師予以重獎,并作為考核教師的重要依據,形成教研教改的動力;每月召開一次專題會議,及時研究解決“五精”理念推進中出現的問題;每學期召開一次校內研討會,圍繞“‘五精’理念對教師教學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影響”“如何讓和諧共振的教與學策略盡快走進課堂”等關鍵性問題進行把脈診斷、總結反思,智慧共享,共同提高;實行推門聽課制度,深入學生,調查研究,不斷了解新情況、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

  “五精”理念推行到現在,學校呈現出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道德與法治、生物、地理、歷史、體育等學科同時申報市級課題的喜人局面,其中語文學科已經完成國家課題2項、市級課題2項、縣級課題2項。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師論文發表、課堂實錄、創新教學設計、專著等成果不斷涌現,充分體現了科研興校的新內涵,并不斷產生溢出效應,培養了一大批研究型教師,成為新課改的中堅力量;學校有10個校級工作室、3個縣級名師工作室、1個市級名師工作室,工作室主持人都是學校成長起來的學科骨干,校長楊華親自擔任各名師工作室顧問,給予各工作室充分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保障,學校教改與發展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2021年,校長楊華大力支持市縣校三級名師工作室——初中語文榮澤科名師工作室加入上海市師資培訓中心主辦的“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研究共同體”。總結年會上,校長楊華與全國教師分享了學校在人才培養上的先進做法和為未來培養人才的設想,工作室分享了學校在當前教改熱點“整本書閱讀”方面實施的有效策略,獲得專家一致好評。學校被上海市師資培訓中心表彰為“先進集體”,多名教師被表彰為教師培訓“先進個人”。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在楊華校長的引領示范、輻射帶動下,全體教職員工把教育當成一生摯愛的事業來做,向社會交出了一份滿意的辦學答卷,讓學生學以致用、學有所長,實現了“為幸福人生奠基”的辦學理念。展望未來,建設“幸福七中”、爭做“七中人”,已成為學校發展的主旋律,富源縣第七中學必將奮力拼搏、勵精圖治,為打造魅力校園、品牌學校而不懈努力,為富源教育續寫新的篇章、增添新的光彩!

  (楊華 榮澤科)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