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光明小學精耕細作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責任田”
深圳市光明小學精耕細作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責任田” 用“幸福”激活師生“生命自覺”
■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廣東探索
任教3年,獲得深圳市體育與健康學科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第二名,代表深圳市光明區體育學科教師在競賽成績中站上新高度;任教5年,在廣東省第五屆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技能大賽小學組獲得冠軍,刷新光明區教育系統體育教師參賽紀錄……深圳市光明小學教師溫國剛從教6年來,在學校“生命自覺成長”理念的引領下,持續提升專業能力,以奮斗者的姿態趕超奔跑,爭做自覺創生的幸福教師。
光明小學教師跑出專業成長“加速度”。短短8年,學校區級以上名師數增長超過11倍。“生命自覺成長”辦學理念是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厚實“培養基”。光明小學從教師的全生命周期、全素養維度出發,精耕細作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責任田”,積極培育創生的土壤、搭建創生的平臺,賦能教師跨越式發展。“光明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范式”激發出學校澎湃的發展活力,營造出教師人人盡展其才、好教師不斷涌現的良好生態。
“自覺創生”點燃教師主動發展引擎
光明小學教師那夢歌剛工作時,對專業發展缺乏明晰的規劃,學校為她“私人定制”成長計劃,每年寒暑假通讀一本書、交一篇教學論文……那夢歌積極主動地揚長補短,學歷、專業等水平大幅提升,獲評光明區教壇新秀,成為深受學生歡迎的好教師。
如何讓教師從“被動應對”升級為“自我發展”?近年來,學校教師制訂好自身專業發展規劃,并通過學校朝陽論壇、科組教研等平臺,“自覺創生”的教師內外兼修,向內修煉會學習、會研究、會創造的發展潛質,向外展現自覺、大氣、智慧的形象特質。
光明小學把教師發展作為推動學校發展的關鍵動力之一,建構教師發展體系,培育具有好師德、好體魄、好才藝,會學習、會研究、會創造的“三好三會”教師。學校成為立德樹人的生命場,教師努力成長為學生內在動力的激發者、外在條件的創設者和主動發展的引導者。
“以前講課文時,經常一篇一篇單獨講,很少顧及各篇課文存在的關聯性。”到江蘇常州雪堰小學跟崗學習,并在常州市第二實驗小學原校長邵蘭芳到校指導下,光明小學教師黃蕾向學生下放評價權、提問權,引導學生拓寬閱讀視野,開展讀寫結合的課堂教學改革。
光明小學采取“引進來”先進理念、“走出去”開拓視野等方式,開展“名師雙向培養”。學校不僅邀請名師進校園傳授經驗,還外派骨干教師到名校跟崗學習。同時,學校通過師徒結對傳幫帶等,提升教師素養。
光明小學青年教師周嘉盈不再單一教授知識點,而是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多種角度探索周長等數學概念,在自主探索中研究解決問題。她奪得光明區青年教師基本功技能競賽一等獎冠軍、深圳市賽二等獎,成長為教學處副主任。
周嘉盈等中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得益于光明小學對中青年教師進行分層次培養。學校以需求為導向,深入挖掘、梳理中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痛點”,開展更為解渴、實用的教師培訓,努力讓每名中青年教師在任何崗位上多彩發展。
光明小學現已形成了成長一批、帶動一批、影響一批的良好師資發展態勢,好教師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學校先后為光明區輸出三位正校長,培養出南粵優秀教師、深圳市十佳青年教師、光明區“年度教師”。學校現有區級以上名師52人,占全校專任教師總人數的36.7%。
“五位一體”教研鋪就教師成長“快速路”
團隊備課、個人上課、評課研討、反思重建、撰寫體會,在“五位一體”校本研修模式淬煉下,光明小學年輕教師黃錦兒迅速成長。她與團隊一起備課,經驗豐富的組員幫她反復推敲、優化教案。在多輪試講、評課研討中,黃錦兒不斷反思問題、重建課堂,并將所思所想形成文字,逐步提高教學能力。
光明小學以“新基礎教育”專家視導課為契機,打出“五位一體”“三定三有”等教研“組合拳”,著力提升教師的教研能力。學校深入推進校本教研改革,引導更多教師在破解教學難題中提升教研水平,以研促教、以研興校。在教研活動中,學校注重日常集體備課、集體教研,做到“三定三有”,即定主題、定主講、定地點,有準備、有記錄、有實踐。
為通過集體教研引導教師們相互學習、共同提升,光明小學在“五位一體”研修模式中,注重備課組全員參與、分工合作。學校教師發展部主任李素寧表示:“在教研中,我們非常注重年級教師們協同備課,我們努力做到讓教師們人人參與集體教研。”
光明小學以學校光明區重大課題“生命自覺成長育人文化的研究與實踐”為統領,開展各學科教學策略系列化專題研究。教師在專題研究中提升學科素養,把教研成果轉化為教改課改行動。學校各學科迅速走上“骨干先行、梯隊發展、日常實踐”的自主發展軌道。
兵強馬壯,戰果豐碩。光明小學很多教師由“經驗型”跨向“研究型”,他們的專業能力不僅在課堂上精彩綻放,更在課題研究中取得累累碩果。學校教師近5年申報立項43項國家、省、市、區級課題。
“五段式”課堂成為學生自主探索的樂園
“我過去經常按部就班地執行教案,以講為主,對學情關注不夠。”經過學校多次培訓和名師指導,光明小學數學教師謝澤暖轉變教學方式,在課堂上開展開放互動式教學,逐步把更多時間、空間還給學生。學生們通過分組合作、上臺展示等,進行自主學習,學習興趣大大提升。
如何打造生命自覺開放高效課堂?光明小學將教師視為教學過程中的“領航員”,倡導教師們將“學生立場”理念貫通于教學過程始終。學校引導教師樹立“讓課堂成為激發生命自覺的學園”的教學理念,努力在備課環節做到有序、有趣、有長“三有”,上課時做到扎實、充實、真實“三實”。
地球內部結構是什么樣的?科學課上,光明小學教師黃明俊用問題導入課堂后,借助地球內部構造模型,向學生現場演示。他還讓學生用橡皮泥等工具,模擬還原地球內部結構。這樣開放互動的課堂,激發了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留心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
為構建平等、開放、互動、交往、對話式的課堂,光明小學建構“開放課堂五段式”教學結構,包括預習質疑、開放導入、探究問題、拓展延伸、創新作業5個教學環節。據介紹,教師先通過預習質疑環節,生成學習任務,同時以開放的形式,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任務,從中發現問題。隨后教師與學生一起創設問題情境,運用課堂學習單、思維導圖等工具,引導學生探究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動態生成、拓展延伸,在與學生互動對話中,激發學生自主思考、質疑、探究、創新,不斷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成為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樂園,他們螺旋式提升了自主學習、思維能力。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發言,敢于表現自己,自主發展意識強,成長后勁足,展現出陽光自信、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
“1+N+1”教學研究打通教學難點堵點
“原來我寫作文時,常覺得無話可說。”光明小學學生余昊翔曾有些抵觸寫作文。他的語文學習困惑不是個例。2014年,學校一份問卷調查顯示,約76%的學生怕寫作文。學校深入調研發現,很多學生因閱讀量少和寫作能力不高,不愛寫作、怕寫作。
為了解決這個教學難點,光明小學開展了“1+N+1”讀寫一體化教學研究,以1篇課內文章帶動N篇課外閱讀,完成1次寫作。在閱讀課上,教師引導學生精讀課文,拓展閱讀同類文章,對比學習寫作方法。在習作課上,教師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引導學生將閱讀課習得的寫作方法等運用到寫作中。
在余昊翔看來,“1+N”讓他不再局限于教材,能夠閱讀更多經典,增加閱讀量,打好文化基礎。而他和同學在“1+N”中的所學所得,可以直接運用到下一節習作課里。而這背后是光明小學教師們備課時,做好兩節課的銜接,搜尋相關閱讀素材,站在更高遠的角度上,去引導學生領悟文章結構、學習寫作方法、鍛煉邏輯思維。
在語文學科率先探索下,光明小學各學科圍繞學校“生命自覺成長”的育人文化研究,相繼開展“1+N+1”課堂教學專題研究。學校“1+N+1”教學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效,立項省級課題1項、市級課題3項、區級課題7項,榮獲深圳市教育教學成果獎1項。
發展藍圖壯麗多彩,改革成果惠及師生。伴隨著光明小學教學改革研究的深入推進,學校各學科課堂教學實現了增量提質、減負高效。師生的校園生活更充盈、更幸福,促進每一名學生主動健康成長!
(鄧華香 董波)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