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寶安區松崗實驗學校 德育涵善鑄魂 根植幸福人生
近年來,深圳市寶安區著力落實教育優先發展,大力推進教育城市化、信息化、現代化,深化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提升社會服務能力。深圳市寶安區松崗實驗學校開辦于2016年9月1日,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學校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九年根植幸福人生”為辦學理念,以“至誠至善、唯實唯新”為校訓,以培養具有“蕙心善品”的時代新人為己任,堅持文化立校、改革活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用文化引領發展、用項目推進工作,讓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在德育方面,松崗實驗學校確立了“以誠涵善、以實立新、根植幸福人生”的理念,從立德樹人出發,不斷完善德育組織機構和制度,探索構建校訓德育課程,讓校訓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學校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規范育人機制,規劃共同愿景
如何進一步規劃育人機制,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松崗實驗學校不忘教育初心,通過明確目標、完善組織、規范機制,為德育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多年的教育實踐與探索,松崗實驗學校明確了發展目標,確立了“九年根植幸福人生”的辦學理念和“至誠至善、唯實唯新”的校訓(入選2017年度深圳市“十佳”校訓),規劃了把學校打造成深圳西北門戶標桿學校、培養具有“蕙心善品”的時代新人的辦學愿景,為學校可持續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完善德育組織框架方面,學校建立了黨組織領導,校長負責,學生發展中心、團委、少先隊等執行的專門德育機構,形成群團組織參與、家庭社會聯動的德育工作機制,設立“四會”制度,即每學期召開一次全校性德育專題工作會議,每月召開一次德育部門聯席會,每周召開德育部門例會和班主任例會。德育部門實行AB角、模塊化建制,實行學生發展中心聯合團隊指導、年級組落實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明確各崗位德育工作職責。學校以規范管理育人機制為基礎,以落實“五項管理”為抓手,實行網格化管理、領導帶頭值日制度、值班教師和學生檢查制度、校園突發事件處理制度、學生獎懲條例、“誠善班級”“誠善少年”評比激勵制度、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機制。此外,各年級建立年級教師值周制度、年級學生值日制度;各班級結合本班實際,制定切實可行、便于操作的班干部值周制度、值日制度、課堂紀律評分制度、班級日志、“一事一崗”班級管理制度等,形成了學校、年級、班級三級制度文化。
厚植文化根基,提煉行為準則
在教育過程中,松崗實驗學校明確了“九年根植幸福人生”理念和“至誠至善、唯實唯新”校訓的核心文化內涵和外延,在制度建設、活動滲透、行為規范和環境營造四個方面踐行和提升,在發展中不斷提煉和凝聚,逐步形成了松實人的行為準則。
學校倡導師德高境界、課堂高水平、生活高品位、言行高素質的“四高”松實教師群體行為范例,打造“以集體姿態站立”的優秀團隊;研究制定學生文明習慣、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三十條”指引,引導、規范學生言談舉止,做具有“蕙心善品”的時代新人;提升文化活動的品質,定期舉行讀書演講、好書推介、成長故事分享、“我的教育夢”、學科文化節等,通過文化行動厚植文化根基。
為了完善環境文化,學校完善東西廣場文化長廊建設,發揮環境育人功效,提升學校辦學品質;提升“蔬果園”“百草園”品質,打造文化和生態沉浸式體驗場,形成文化教育新高地。通過完善學校布局和校舍內外布置,建設“校史展覽廳”“智能圖書角”等項目,形成了立體的校園環境文化。
此外,學校堅持“規范、溫馨、創新、鮮活”的原則,開展好紅色黨員文化活動、綠色環保文化活動、暖色家園文化活動、藍色文藝文化活動、橙色體育文化活動五種類型文化活動;辦好開學典禮、畢業典禮、離隊入隊儀式、教師迎新送舊、教師節、相約校長下午茶等傳統和主題文化活動,讓儀式、節日和慶典成為學校文化的名片,讓這些重要時刻成為師生生命中值得懷念的美好日子。
立足多個維度,構建德育框架
松崗實驗學校立足學生、家長、教師三個維度,以“善”為出發點,從善學、善育、善教、善行入手,構建“學、育、鑒、行”知行合一的立德樹人基本框架。
在學生培養方面,學校要求“善學善成”,著力培養“誠善少年”,制定了“誠善少年”評比細則,每月開展“誠善班級”評比和“誠善少年”評比,學期末進行“首席誠善班級、示范誠善班級、達標誠善班級”和“校園誠善少年”評比,對先進班集體和優秀個人給予表彰獎勵。通過升旗儀式表彰和電子屏、網絡工作群等平臺宣傳反饋與評價,激發班級師生的集體榮譽感,促進班主任管理能力與育人素養提升。
為了把德育延伸到每一個細節,學校注重家校共育,結合師生特點開展了一系列豐富的家庭教育主題教研活動、親子主題活動、家長沙龍活動、家庭教育“金點子”活動等,促進家校交流與合作。同時,學校充分發揮“三級家委會”的力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年級為單位組織了“親子勞動”“親子運動”“親子閱讀”“親子社群”“親子志愿者”等活動,加深了家長與孩子的情感溝通,改善了親子關系。
學校專注于培養個性、全面、和諧發展的人,著力推動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成長,堅持以黨建為引領,開展黨員先鋒崗等“亮身份”活動,促進黨員教師在教學教研等各項工作和校風、教風、學風建設中發揮示范、輻射作用。為提高教學水平,學校通過“松果工程”師徒結對、“青果工程”同伴互助、“名班主任工作室”、班主任“五微”培訓課程的四級研修制度,實施分層分類的教師梯度培養計劃,實現學科領軍人物和青年教師的快速進步;舉行青年教師讀書會、學科組集體展示、松實大講壇等活動,打造會閱讀、樂分享、共提升的教師學習共同體,培養了一批各級名師、名班主任和學科帶頭人。
在強化“善行”方面,學校與校家委合力,成立了“松實義工隊”,參與了眾多志愿服務活動。學校組織家長輪值站崗志愿服務、學生志愿者周末清掃活動、敬老養老慰問活動和校園體育節、藝術節志愿活動,為孩子們的安全和健康成長奉獻力量。
堅持“唯實唯新”,創新課程體系
課程與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為了豐富完善課程體系,松崗實驗學校堅持“唯實唯新”“細小近新”和“系統化、鮮活化、可視化”的原則,從“大德育”思維出發,探索構建了“五微”培訓、以勞潤德、以體啟德、可視導行、學科融合、家校協同、環境熏陶七大課程。
學校首創班主任培訓“五微”工程,即微分享、微展示、微宣傳、微閱讀、微提升。“五微”工程啟動以來,9個年級的54名班主任平均每人每學年至少承擔一次分享或展示,分享和展示主題覆蓋家校溝通、親子溝通、班級常規管理、班主任專業技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班主任工作的各個方面,提升了班級管理與宣傳水平,增進了家校社、師生、生生之間的相互了解,為班級師生風采展示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平臺。
學校常態化開展項目化“花式”勞動,鼓勵全員參與,匯聚合力。制定家園生活勞動項目清單,設置四大核心教育課程群:小管家校園責任課程、小能手技能生長課程、小創客創意比拼課程、小農人生態研學課程。利用校園“包干區”“蔬果園”“百草園”,每學期開展例行校內外實踐活動、勞動教育。聯合學校家長義工隊,組織學生利用周末節假日美化校園周邊環境,通過課程化的操作與評價引導學生提升綜合實踐能力。
為規范和指導學生日常行為,學校加強常規教育,尤其是初到新環境的起始年級常規引導與教育,學生中心組織團隊,設計拍攝了初中、小學《一日常規》指引視頻。“預備鈴,是命令,提前整理坐好候。讀書時,書斜立,目不轉睛大聲誦。”“尊老師,敬家長,同學之間要友好。不打架,不罵人,有了爭執不要吵。”一句句朗朗上口的提示指引,涵蓋從家到校、從早到晚、從課上到課下、從學習到生活的各方面要點,以可視化的形式傳遞給每一名學生,幫助學生迅速了解校園環境與常規學習生活,養成良好習慣。
學校以例會、班會、晨會、各種德育常規評比、例牌活動、重要節假日為契機,探索開發“大德育”課程體系。充分利用學科課程資源,深入挖掘學科育人價值,在學科基礎課程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開發學科育人課程,將德育文化內化到課程學習中。
為了落實“雙減”政策,學校每天提供至少2小時課后服務,為學生拓展學習空間,形成了“1+2+N”課程體系。“1”即基礎課程,以作業指導、個別輔導、自習答疑等方式實施。“2”指體育和藝術課程,幫助每名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和藝術特長,本學期共開設球類、舞蹈、繪畫、書法、器樂等10多個門類的課程。“N”為科技、人文、勞動等素質教育特色課程,包括3D打印、3D建模、趣味編程、無人機、機器人、魔方、圍棋、創意讀寫、與詩人對話等20多個門類的課程。
強化特色項目,拓展全球視野
在橄欖球、跆拳道、田徑三個體育項目被確定為寶安區體育傳統(特色)項目的基礎上,松崗實驗學校決定將橄欖球運動作為體育特色項目,進行全校性普及推廣。
學校以橄欖球運動為載體,融入德育元素,提煉其精神內核,在實踐層面推進立德樹人與學科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獨特的體育文化品牌。一是以球育德,促進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學校要求運動員在比賽中誠實、公平,通過橄欖球運動培養學生公平競爭、實事求是的精神。二是以球健體,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化。橄欖球運動有助于活躍身心,強化學生的動作協調能力、反應能力以及身體素質,涵養學生的精氣神,更磨煉了學生的意志和品格。三是以球會友,促進學生拓展國際視野。橄欖球運動為學校的對外交流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有利于促進海內外青少年的交流。
建校以來,松崗實驗學校不斷創新,辦學成效日益凸顯,教育教學質量快速提升,贏得了家長、社會的普遍認可和贊譽。近年來,學校先后通過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評估、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水平評估,榮獲廣東省綠色學校、深圳市綠色學校和寶安區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教育工會工作先進集體、法治示范校、德育示范校、文明校園等稱號,朝著建成“深圳西北門戶標桿學校”的目標不斷前進,為建設深圳教育先行示范區作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
(陳丹耿 陳恒喜 陳珍妹)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