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遼寧省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八高級中學 創新育人體系 讓生命怡然綻放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3-05-05  閱讀:次   |
42.9K

  在三面環海、一面環山的大連金普新區,有一所與時代同行、為學生夢想護航的學校——遼寧省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八高級中學。

  自1999年建校以來,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八高級中學從未停止過追求卓越的腳步。學校秉承“尊重生命本真、激活生命潛能、涵養生命情致”的辦學理念和“讓生命怡然綻放”的辦學宗旨,在“人文八中、精致八中、卓越八中”的辦學目標指引下,創設和諧雅致的育人環境,研發豐富多彩的人文課程,構建實現學生全面發展、成長標準有規律可循的“三載體·兩指導·一保障”育人體系,以新發展格局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先后獲得遼寧省示范性普通高中、遼寧省特色普通高中、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示范校、遼寧省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改革典型學校、遼寧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三載體”:在變局中開新局

  從害怕舉手到自信站上講臺,這不僅是一名學生的改變,也是一場“教”與“學”的變革。在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八高級中學,“三載體”的構建,猶如三把利斧,開疆拓土、革故鼎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學校發展新生態。

  具體來說,“三載體”分別為課程組織、課程體系、高效課堂。在課程組織方面,學校實施選課走班教學模式,由“4+1”學科組成行政班,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全選全開、有選必開,解決了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班級建設三融合、走班管理四融合”的選課走班運行機制,依托大數據,對教師配置、班級構建、學生管理、設施配備等實現全面融合;“班主任+”管理團隊,任課教師、值班教師各司其職,學生以合作小組模式參與管理,形成立體式管理。在課程體系方面,構建基于高中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四維多元”課程體系,由四個維度的課程群構成,即基礎型課程、探究型課程、拓展型課程、體驗型課程。學校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開發地方課程,如聘請大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黑山剪紙”項目傳承人到校培訓美術教師,開設剪紙課,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向應園”,開發以“學習關向應精神”為主題的“紅色文化經典”系列課程,筑基鑄魂,立德樹人。目前學校已開發校本課程80多門,印刷校本課程講義39冊。在高效課堂方面,構建“一核雙五”高效人文課堂教學模式,基于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助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的教學方式,為多元化學生群體創設人性化課堂環境,讓課堂充滿著科學、理性、人文和智慧;實施“一核三標五保”高效課堂標準化建設系統工程,同時開展長期性、持續性、動態性的課堂教學研究;九大學科教研組集體教研、共同探討,在學校主題高峰論壇上展示交流研究案例,分享豐碩成果,受到與會專家的一致好評。

  “兩指導”:引領學生正心正舉

  學校以史為鑒,謀今思遠,探索構建“兩指導”,引領學生正心正舉,向美而行。

  一是充分發揮綜合素質評價“指揮棒”作用。學校建立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嚴格規范評價程序,確保評價過程公開透明,評價結果真實有效;建立綜合素質評價領導小組、教師工作組、學生項目組三級管理團隊,由各層級小組成員組成公示委員會和仲裁委員會,為評價工作提供保障;定期開展綜合素質評價培訓,開設指導課程,指導學生撰寫期末總結及成長記錄報告,通過召開“成長中的我”“積極因子,乘風破浪”綜合素質評價主題班會等途徑,進行有效的自評與互評,并為學生建立成長記錄袋,激勵學生不斷進步。

  二是充分發揮學生發展指導“導航”作用。學校成立學生發展指導中心,采取逆向設計,制定學生發展評價體系,并建立三級指導模式。例如,面向全體學生,安排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主題班會活動及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全體學生健康發展;面向部分學生,安排選修課、主題講座、社團活動、團體輔導,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面向個別有特殊發展需要的學生,由專業導師組的導師進行個別指導,有針對性地解決個別學生發展中的問題。根據分級對象和評價目標,學校對現有課程和活動進行資源整合重組,打造“生涯指導、心理指導、學業指導、生活指導”四大類課程體系,并積極實施學生發展規劃指導。例如,生涯指導課程體系中,高一年級為生涯認知階段,開設職業和大學專業認知課程18門,解析不同專業和職業的發展脈絡與軌跡,為學生專業探索提供方向;高二年級為生涯探索階段,開展走入世界五百強企業、司法警務職業體驗等社會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自己,合理調整人生規劃;高三年級為生涯選擇階段,學校對接校友資源和高校資源,開設大學先修課程,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提升學生生涯決策能力,讓每一名學生從學校走向成功。

  “一保障”:創新管理共發展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八高級中學在探索中實踐,以創新管理為保障,實行行政管理和學術研究相對分離的管理新模式,激發學校發展新動能。

  在日常管理模式之外,學校開發教師自治項目組模式,也就是教師專業社群,包括特級教師工作室、名師個人工作室、青年教師專業提升班、課模建設工作室等。教師自治項目組在學校的整體統籌與規劃下創立,由有專長的教師領銜,教師自主選擇、自愿參加、自我服務、自我管理,活動主題圍繞新課程新教材實施,通過社群成員間的互相切磋、彼此反饋實現教師的共同發展。

  教師自治項目組模式改變了學校原有組織的權力結構、層次結構和類型結構,從而高效合理地開發、配置和利用學校教育資源。例如,特級教師工作室的目標定位是創建學科名師的基地、特級教師的搖籃,帶領全體教師成員深入開展教學研究、教育研究、考試研究等;青年教師專業提升班組建以校長為班主任、教學副校長為執行班主任、骨干教師為導師團的教師團隊,實施“12369青藍工程”(一年入門、二年合格、三年勝任、六年骨干、九年學科帶頭人),通過系統培訓、成長論壇、考核評比等方法和措施,培養一支師德高、理念新、業務精、能力強的青年教師隊伍。

  育人體系的構建,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八高級中學將繼續深入研究、積極實踐,未來亦將一如既往地擔負責任和使命,充分發揮好示范校對深化課程教學改革的示范引領作用,為新課程新教材的實施與推進貢獻力量。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八高級中學校長 劉景鋼)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