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龍崗區揚美實驗學校 宜然書院 夢馬學園
走進位于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街道的揚美實驗學校,一幅現代與田園交織的教育圖景映入眼簾:黃白相間的教學樓流轉著色彩與光影的“魔法”,智能化的圖書館是心靈的棲息地;教學樓前的“檐下茶苑”展示著師生的勞動成果,種茶、采茶、炒茶、晾曬等一整套制茶流程,讓孩子們與中華茶文化親密接觸;化雨為溪的“曲水禪境”蕩滌靈魂,紅色的水車在水流沖擊下緩緩地轉動,樹上的易拉罐風鈴和著潺潺的水聲,演奏出治愈人心的音樂……在山崗上的校園里,一步一景皆是課程,一點一滴都詮釋著“宜然教育”的生命哲學。
近年來,深圳市龍崗區加速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通過深化辦學體制機制改革,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倍增,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對優質教育的需求。作為“民轉公”學校的代表,揚美實驗學校以“宜然教育”理念規劃發展藍圖,全方位探索適宜學生發展本然規律的教育之道,通過6年改革創新,實現了軟硬環境“雙提升”“雙跨越”,成長為一所高質量的品牌學校。
宜乎“境”——寓教于境,潤物無聲
2017年,龍崗區原民辦立培學校停辦轉制,揚美實驗學校在其原址開辦,開啟了一場“民轉公”的改革。
“這里原是20世紀90年代興建的一所民辦學校,基礎設施薄弱,道路坑坑洼洼,墻面的馬賽克幾乎都脫落了,甚至連廁所沖水都要靠人工……”回想當年,揚美實驗學校校長陳理感慨地說。
當時的揚美作為轉制校,大班額、超規模、師生比例失調、軟硬環境落后等問題都亟待改善,在龍崗區的大力支持下,揚美人以高遠的教育情懷和奮斗者的勇氣開啟了創業新征程,先從校園環境入手,將教室、飯堂、辦公室、廁所等作為校園改造首批項目,又成功推動校舍園林整改項目與擴建工程順利實施,短短幾年內,就讓校園“舊貌換新顏”。
改擴建后的揚美實驗學校,占地面積增加1.45萬平方米,增幅超63%,建筑面積增加35278平方米,增長2.2倍,極大地拓展了師生學習生活的空間。裝備一新的教室,讓學生感受到智慧教學的高效;沙龍式教工食堂,讓教師覓得家的味道。晨熹、景新、煦立、明晟四棟大樓相映生輝,不僅構造頗具審美品位,還增添了黑匣子劇場、創夢空間、韻動空間、IT探云空間、數字博物館等功能場館。藏書10萬余冊的現代化圖書館氣勢恢宏、智能便捷,分布在各樓棟的“圖書角”“行政書柜”“愛樂吧”等,真正實現了“藏書于樓道”“藏書于教室”“藏書于師生”。
校園改造時時以師生需求為中心,處處貫徹“宜然”理念。為了讓小校園“變”出大空間,學校對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進行了充分的挖掘和改造,師生、家長、社會人士等共同打造了環保花園、陽光菜園、本草藥廊、檐下茶苑、曲水禪境等10處生態教育場景。“宜然造物”項目式勞動教育,讓學生積極參與校園環境的改造與維護,既體驗了勞動與創造之樂,又提升了生態素養與文化涵養。
如今的揚美實驗學校已成為“處處洋溢著人文與自然之美”的打卡地,成為自然、人、物相生相融的生態校園,獲得國際環境教育基金會授予的“國際生態學校”綠旗認證。
宜乎“性”——尊重個性,因材施教
真正的好學校不僅需要硬環境的提升,更需要軟環境的優化。早在誕生之初,陳理校長就以“宜然書院、夢馬學園”作為學校的別名與藍圖,為揚美勾勒了一個理想:傾力打造孩子們夢想中的學園、樂園,讓每個生命綻放精彩。
為此,學校秉承“宜然教育”的生命哲學理論,以一個核心課程理念、兩個維度培育目標、三種課程形態、“5+1”課程群組為思路,搭建滋養學生成長的“生命之樹”課程體系。
“5+1”課程群組包括“宜言、宜藝、宜體、宜群、宜真”五大領域課程群和“宜創”跨領域課程群,每個課程群都通過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三種形式扎實落地。學校因地、因人制宜,開發豐富多樣的校本課程,近90門選修課程為學生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綜合發展和個性成長。
為了鼓勵師生放飛夢想,揚美初中部啟動了“夢想助力計劃”,鼓勵教師、學生自主建立社團,研究感興趣的領域,并提供場地與設施支持。陸玖刺繡社、飛鴻足球隊、CiGo二次元工作室、長草新聞社等14個學生社團獲得該計劃支持,并成立社團聯盟理事會,選拔學生干部協調管理全校學生社團日常事務。
在“生命之樹”課程體系之外,學校還研發了智能化的“班級夢馬榮譽管理系統”和“宜成長銀行智慧評價系統”,為每一名學生開設一個“宜成長電子賬戶”,下設品行習慣、學科表現、興趣拓展、活動競賽、公益服務5個儲值空間和評價領域。學生可通過積極表現獲得“宜然幣”,并用其兌換書籍等禮品。智慧的評價系統,讓學生成長軌跡可視化,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贏得了學生的喜愛、家長的贊許。
“來到揚美,孩子變得更文明、更自信、更陽光了!”如今,不少家長對孩子的變化欣喜不已。揚美關注人的天性成長,激發每個孩子的內在潛能,讓他們在多彩的跑道上綻放自己的精彩,涌現出“最美南粵少年”智慧好少年楊致遠、在廣東省中小學生跳繩錦標賽和少年兒童書法美術比賽中榮獲佳績的王元等一批優秀學子。
宜乎“義”——秉義守正,價值引領
以“宜然教育”為核心理念,揚美實驗學校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正向引導,以“揚美揚善,宜人宜我”作為全體師生遵循的校訓和行為準則。學校確立了“培養和諧發展、適應未來的現代學子”的育人目標,并從“和諧發展”“適應未來”兩個維度將其細化為指向生命發展的10項能力素養。
教師是學校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面對一支由新教師、原立培學校留任教師、第三方教師等匯聚而成的龐大而復雜的教師隊伍,學校以“宜然文化”為引領,將師德師風建設放在首位,打造“博愛博學,善作善成”的教風,發揮團隊力量,構建教師成長共同體。
為了讓來自天南海北的教師感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學校盡力給予教師職業上的支撐和生活上的關懷,校工會組織的趣味運動會、團建、瑜伽社、陶藝社等活動,為教師的閑暇時光增添了樂趣;精心策劃的“說出你的故事”創意工作總結會成為教師們盡顯才藝、放飛自我的大舞臺;綠榕閣里的教研茶話會深受喜愛……一次次親密無間的活動,讓教師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為了加快教師專業成長速度,學校開展“啟航計劃”“薪火計劃”“領雁計劃”三階梯培養工程,“一步一個腳印”地引領新入職教師、青年教師、全體教師成長成才。校領導和市區名師不遺余力地培養青年教師,悉心指導教師參加技能競賽,培養出深圳市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獲得者李富琪等一批名優教師。
在榜樣的引領下,揚美教師團隊自覺形成了一種奮發向上的學習氛圍。在這里,一年一度的課程節是教學比拼的大舞臺,從師徒結對課例展示、青年教師專項技能比賽到優秀教師基本功展示、名師專家進校園等,師徒相授,薪火相傳,共同發展;“春天里我們一起讀書”活動則是教師精神交流的平臺,從行政團隊到每一個科組都積極開展閱讀活動,書香濃郁,思維閃光,完成內在的迭代升級……
5年來,學校培養區級以上名師、骨干教師、新秀教師等40余人,揚美教師隊伍在短期內實現了質的飛躍。近三年,教師在中小學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中獲省級獎項1人次、市級獎項5人次,成績在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
宜乎“時”——與時俱進,面向未來
培養適應未來的現代學子是揚美育人的重要目標。近年來,揚美實驗學校立足地處坂雪崗科技城南的區位優勢,抓住改擴建契機,走在“互聯網+教育”前沿,致力于成為未來學校的先行者與示范者。
學校精心設計智慧互聯的學習空間,宜地宜時開發特色課程,不斷激發師生創新活力。煦立樓三樓的“IT探云空間”,建有二次元工作站、信息科技實驗室、校園電視臺、云直播教室等場館。樓頂即為5G基站,樓下是綜藝廳與黑匣子劇場。設在景新樓的數字博物館,運用虛擬現實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互動娛樂技術、特種視效技術等,拓展學生學習空間和領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校園里的智能氣象站,利用5G通信實時監測土壤7項指標,搭建智能灌溉控制系統,使花草樹木生機盎然。
學校利用新技術創新思政課,開發了系列多媒體舞臺課“一起旅行學黨史”,主課堂設在綜藝廳,采用基于Web的全景渲染技術進行云直播,由陳理校長擔任導師,帶領大家乘坐虛擬的“揚美號”專列,通過視頻、朗誦、戲劇表演等形式一起游覽革命舊址,了解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奮斗歷史。
自辦學以來,揚美一直致力于將智慧教育與課堂改革深度融合,獨創了“兩包三環”翻轉課堂。該教學模式重點突出“先學后教”:課前,教師把學習資源包和學習任務包推送給學生,學生使用“兩包”自主完成課前基礎學習;教師借助云平臺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實現以學定教。課中,師生通過“展示交流”“問題研討”“檢驗反思”三環節深入互動,達到深層拓學的目的。開放、共享、交互、協作、泛在的智慧課堂更具個性化和參與性,提升課堂效率,得到了專家的好評。
面向未來的教育,讓揚美師生更具創造力與競爭力。建校以來,師生共取得5項國家發明專利,200余人次在區、市科技創新大賽中獲獎。學校戲劇教育特色鮮明,每年舉辦校園影視戲劇節,多次承辦戲劇教育論壇;微電影《蛻變》獲深圳市第六屆“雛鵬獎”校園微電影大賽十佳微電影獎;魔力音樂劇社團原創劇《城市媽媽》《黃河大合唱》兩次登上中國教育電視臺的熒屏……
揚美實驗學校,是一場與“宜然教育”的美好相遇。校園中的每一處巧思都令人深切地感受到揚美人對生命的尊重,感受到“滿眼都是孩子,滿眼都是教育能量”的良苦用心。揚美的華麗蝶變,是深圳市龍崗區從教育大區走向教育強區的一個縮影。未來,揚美將以更加優質的發展,為龍崗區創建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的深圳城市東部中心提供強有力的教育支撐。(高博 常青)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