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科組建設為抓手 推動教師隊伍建設 ——深圳市育才中學扎實推進“廣東省基礎教育校本教研基地”項目建設
以學科組建設為抓手 推動教師隊伍建設 ——深圳市育才中學扎實推進“廣東省基礎教育校本教研基地”項目建設
深圳市育才中學校長姚曉嵐主持“聚焦核心素養 建設優質課堂”活動
優秀的教師團隊是學校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對于基礎教育規模與教育質量“雙提升”的深圳教育來說尤為如此。近年來,隨著深圳基礎教育規模的迅速擴張,大量優秀青年投身教育事業,一方面為深圳教育注入活力,另一方面也對深圳教師隊伍的梯隊建設和專業發展提出更高要求。
2022年,由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教科院”)和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團育才中學(以下簡稱“育才中學”)共同獲批建設“廣東省基礎教育校本教研基地”。該基地負責人是深圳市教科院高中教研中心的李有階和育才中學校長姚曉嵐,項目主要成員為深圳市教科院各學科高中學段教研員和成員校的骨干教師。該基地在教科院的指導下,以學科組建設項目為抓手,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分層教研:通過四個層次的校本教研體系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學校教研,關鍵在教師。育才中學聚焦發掘教師的教研潛力,形成團隊合力,建設規范的教研制度。構建四個層次的校本教研體系、加強學科組和研究型教師隊伍建設是廣東省基礎教育校本教研基地項目建設的重點。
四個層次的校本教研體系包括:常態化教研——使集體備課常態化、規范化;主題化教研——學科組圍繞主題開展系列教研活動;聯合化教研——與名校分學科和年級開展新教材課例研究,探索學科教學范式;學術化教研——開展高端學術研討,拓展研究思路和解決疑難問題。
四個層次的校本教研體系全方位促進教師開展教研活動,已成為育才中學新時期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在促進教師成為新課程、新教材、新教學的實踐者,推進育人方式變革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目標導向:以“三動課堂”推動學科組創新教學模式
育才中學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2021年起,育才中學先后成為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省市級示范校。學校結合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的要求,全力打造問題驅動、思維靈動、評價互動的“三動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建設以“三動課堂”為特征的課堂教學形態,落實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進一步實踐基于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教學方式,切實轉變育人方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三動課堂”,從學校層面看,是教學提示,也是基本路徑;是特色要求,也是教法指導。它提示教師要做到“心中有理念,眼中有學生,教學有方法”。同時,“三動課堂”與教材編寫思路、考試命題模式高度契合,為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搭建了“支架”。“三動課堂”是開放的,既是學校課堂特色,又給學科組和教師留下創新空間。
在“三動課堂”的基礎上,學校各學科組形成若干“三動+”模式,反映了不同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和具體實踐特征,讓學校課堂勃發素質教育的生機。例如,生物學科組的教學范式是“三動二意”,是“三動課堂”的理念和具體學科相結合的有效實踐。“二意”有兩方面的含義:從育人角度看,健康意識和生態意識是生物學科的核心價值;從教學特色上看,有意義、有意思是學科的魅力所在,自然要成為教師的教學自覺。
優化管理:建設規范有序的教研工作制度
(1)學科組長負責學科整體規劃和發展
學科組長是學科發展的規劃者、學科課程的建設者、教師發展的促進者、學術研究的組織者、學科活動的設計者,對學科組和學校的發展具有關鍵性作用。育才中學各學科組組長與該組教師一起制定的三年工作規劃和一年工作計劃,與學校整體發展思路保持一致,成為學科組建設的基本遵循。
(2)學科組聯合名師工作室探索教師發展路徑
育才中學先后有60多個省、市、區級名師工作室,并且與其他學校共建名師工作室聯盟,為教師專業發展搭建平臺。學校初步探索形成“新崗教師—新秀教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梯隊化和專業化的教研共同體。緊密結合課堂教學開展教學研究,發揮骨干名師的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
(3)學科組借力高端平臺開展教研活動
育才中學利用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實驗基地、廣東省中小學教師校本研修示范校、廣東省基礎教育校本教研基地等平臺資源,舉辦各類教研活動,發揮專家引領作用,提升教師研修的層次性和前瞻性。育才中學立足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的崗位要求,對教師進行崗位培訓,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廣東省基礎教育校本教研基地定期開展面向廣東省、深圳市的教師發展示范展示活動,發揮基地建設的示范引領作用。
(4)探索學科組工作評價機制
育才中學為推動學科組的教學研究工作,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學質量,充分發揮學科組的教研功能,表彰在教學、課改、教研等工作中有突出成績的學科組,制定《育才中學優秀學科組評選方案》,從科組文化、教學常規、課程建設、教研科研、學科活動、教師發展6個維度21項指標,定期對學科組工作進行全面評價。
院校共建:形成“賽研訓一體化”研修模式
近年來,深圳市教科院高中教研中心舉辦學科教師命題能力比賽、教師教學技能比賽和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等賽事,強調“賽訓結合,以賽促教”,初步構建起深圳教師發展的“賽研訓一體化”研修模式。
深圳市學科教研員與各區教研員和學校學科組長對接,緊扣教師專業成長和課堂教學質量兩個關鍵性問題,形成三輪磨課和課堂教學案例研究模式,在學校備課組、學科教研組、教研員多輪案例分析和研討活動中,在充分發揮各學校學科教研組紐帶作用的同時,促進團隊的整體成長。
一年來,為配合深圳市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示范區建設工作,深圳市教科院高中學段規劃出品了5期線上名師課,推出約60期專家講座,講座主題包括課堂優化等近10個主題。教科研人員以項目、課題、活動等為抓手,構建各級教研團隊,發揮各學校學科組的作用,積極推進在線課程資源包建設,錄制完成900多節優質線上課。
深圳市借助廣東省基礎教育校本教研基地建設契機,開創性地以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深圳市育才中學“院校共建、雙輪驅動”的方式,聚焦教研組及研究型教師隊伍建設,努力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深圳范式”,得到廣東省教研部門專家的一致認可與好評。(徐鹍 內質網)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