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弘文中學 喚醒學生心靈 讓成長自然發生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2023年4月1日凌晨4時30分,伴隨著嘹亮的歌聲,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弘文中學(以下簡稱“弘文中學”)的1400多名七、八年級學生集合列隊完畢,整裝出發。他們的目標是徒步往返54千米,赴固原市彭陽縣任山河烈士陵園,為安葬在那里的391名烈士掃墓、敬獻花圈。這條曲折陡峭的山路,徒步大約需要16小時。自1995年起,弘文中學每年都會組織師生徒步行走這條路,28年風雨無阻。學校師生祭奠的是英烈,傳承的是精神,走的是一條喚醒學生心靈的教育之路。
近年來,弘文中學秉承“育人為本,師德為先”的辦學思想和“突出人文,重視做人”的辦學理念,凝心聚力,創新德育模式,變革教學模式,完善課程體系,打造良好的教育生態,充分喚醒每名學生內在的發展潛能,突破生源變化的困局,書寫了“合格+優質”的教育答卷。
培根鑄魂喚醒學生成長自覺
學校德育,重要在于喚醒學生內在的自覺。弘文中學校長認為“學校建設在細微處,學生成長在活動中”,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中獲得各類體驗,能有效喚醒其成長自覺、提升道德認知。學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思想引領和習慣養成為重點,守正創新,逐漸形成以校內“33531”喚醒教育為基礎、以校外實踐活動為輔助的德育活動體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培根鑄魂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系統工程。弘文中學結合常規管理,大膽創新,打造了獨特的“33531”喚醒教育模式。其中第一個“3”是指“三姿”,即站姿、坐姿、走姿,強調通過端正學生“三姿”,喚醒其積極、陽光、自信的精氣神;第二個“3”是指“三面”,即指桌面、地面、墻面,強調通過干凈整潔的衛生環境,喚醒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5”是指“五會”,即會聚焦、會提問、會展示、會總結、會糾錯,致力于通過培養學生的“五會”,喚醒其良好的學習狀態;“31”是指“三有一比”活動,即有目標、有計劃、有行動和比進步,期望通過“三有一比”,用身邊的榜樣喚醒學生奮勇爭先的激情。
為了推動其扎實落地,弘文中學還對其主要內容進行了系統分解,形成了環環相扣又各有側重的“三步走”喚醒策略,分別對應三個年級。七年級主要任務是開展習慣養成教育,幫助學生端正“三姿”。從新生入學教育抓起,在軍訓中進行強化訓練,并通過建立相應的評價機制,在隨后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常抓不懈,使學生在任何時候均能保持堅定挺拔的身姿和陽光自信的精神狀態,為全面實施喚醒教育奠定堅實基礎。八年級主要任務是聚焦課堂,讓學生“學會學習”。在實施過程中,班主任和科任教師要深刻領會“五會”中每一項內容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并通過培養“學科小先生”推動“五會”深度發展。各“學科小先生”是“五會”的踐行者、引導者和傳播者,通過“結對幫扶”和“示范引領”,從“會聚焦”入手一項一項分階段、分步驟、有計劃地壓茬推進,不斷引領和提升其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九年級主要任務是通過開展“三有一比”活動,喚醒學生的目標意識和競爭意識。每次測驗前班級、小組、學生個人都有具體的目標和行動計劃,并在班內上墻,“掛圖作戰”。此外,各班還經常開展考前動員、主題班會、學生演講、評比總結、表彰獎勵等活動,在全校營造“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讓每名學生都心有目標、日有所進。
弘文中學黨支部書記任皓介紹說:“喚醒學生猶如培育鮮花,需循序漸進。我們在七年級時主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令其生根;八年級時注重讓學生學會學習,讓其發芽;九年級時強調引導學生奮勇爭先,使其開花結果。學校實行的‘33531’喚醒教育,逐步深入又環環相扣,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弘文中學除了在校內用功,還注重在校外發力,在知行合一、立心鑄魂上下功夫,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例如,帶領學生到六盤山學習紅色歷史,到須彌山探尋絲綢古道,到附近的社區義務清理垃圾……切實推動學校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由“旁觀者”變成“參與者”、由“想象者”變成“體驗者”,促使學生將道德準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其中,具有特色的是學校連續28年組織師生“徒步百里祭英烈”,用腳步丈量世界,用心靈感悟歷史,借祭掃筑牢信念之基,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學校利用當地紅色資源,有效打通“小課堂”與“大世界”之路,使革命傳統教育與當代青少年成長充分對接,身體力行地感受革命精神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真正讓德育立起來、動起來、活起來,勝過任何課堂說教。
對于曾經參與過該活動的學生來說,這場“征途”不僅是一段無法磨滅的青春記憶,還在成人后繼續為其提供不竭動力。在弘文中學上學期間,任江鵬先后3次參加徒步祭英烈活動。時隔25年,任江鵬作為一名學長再次參與母校組織的徒步祭英烈活動,為學弟學妹們保駕護航。任江鵬說:“當兵的日子里,每當堅持不住的時候,我就會以徒步任山河烈士陵園祭英烈來鼓勵自己。少年時能堅持到最后,青年的我一樣可以堅持。”
高效課堂喚醒學生學習主動
“學如弓弩,才如箭鏃。”引導學生如饑似渴地學習,是助力其逐夢遠航的良好途徑。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關鍵在課堂。
自2014年以來,弘文中學堅持走課改之路,致力于將“教師講,學生聽”的常態課堂變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課堂。經過艱辛的探索和改進,學校形成了獨特的“一三三”教學模式,切實喚醒了學生的學習主動,讓學習在課堂真正發生。
所謂“一三三”教學模式,其中“一”是指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學校認為教育學首先是關系學,高效的教學首先要求教師能與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第一個“三”是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三個主要學習行為,即自學交流、展示解疑、檢測反饋。每節課,學生首先根據教師精心編寫的導學案自主學習,然后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與小組內學習伙伴進行交流探討;隨后教師會根據各小組的交流情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疑難問題,引導全班學生一起進行展示解疑,突破重難點;最后,學生利用導學案中的練習題進行自主檢測,評價學習效果,鞏固當堂所學。第二個“三”是指教師在教學中的三種具體主導行為,即導學案編寫、課堂引導、作業批閱。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完全放手,而是“功夫在詩外”,需要做很多隱性的工作。首先,引導學生高效自學的重要前提是,教師能徹底吃透教材,結合重難點編寫一份精當的導學案,讓學生自學有方向、有重點。其次,在課堂上教師要扮演好一個“隱形”導師的角色,通過巧妙提問、情境創設等方式,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索中收獲知識、體驗成功。最后,教師還必須做好作業批閱工作,這樣才能精準把握學情,因材施教。
教學模式需要匹配相應的課型才能在課堂落地生根。學校還基于“一三三”教學模式深耕細作,結合校情研發出兩類課型,即“五步閉環”常態課和“六個一”備考課,為一線教師的實踐勾畫了清晰的行動藍圖。
“五步閉環”常態課指教師在一節課上需組織學生做到“導、學、講、練、糾”五步閉環。“六個一”備考課指,通過“一測一展”發現問題、“一講一糾”解決問題、“一考一閱”檢驗效果。這兩種課型模式,分別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的學習發展特點和學習任務而開發。非畢業年級主要是依據新課標要求,開展“五步閉環”常態課,以教材為載體,師生在規定時間內通過教學活動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現教學目標。畢業年級則以備考為目的,開展“六個一”備考課,注重緊扣課標要求和命題規律,組織學生進行模塊化專項復習,以題為媒,直擊考試,實效性強。
“多彩”課程喚醒學生多元潛能
學校高質量發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不僅要創新教學模式,攻克“怎么教”的問題,還必須根據學生成長需求,提供豐富多彩的課程,解決“教什么”的問題。
弘文中學立足“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培養目標,在堅持上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基礎上,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和學生發展需求,開發了一系列優質校本課程,充分喚醒了學生的多元潛能,讓每名學生都能綻放“精彩”。
其中一類是跨學科校本課程。例如,為了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生生命,學校開發了橫跨語文、歷史、思品三門學科的“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課程,并編著了配套的校本教材《中華古詩文讀本》和《中考古詩文匯編》。教師們不僅以講促讀、以演促讀、以讀促寫,還會定期舉辦各類主題的古詩文誦讀大賽,極大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熱情,真正讓古詩文經典成為滋潤學生成長的養料。學校為了幫助學生有效夯實起始年級英語寫作基礎,還研發了融英語和作文教學為一體的“英語寫作”課程,開發了校本教材《EnglishWritingExercise》,很受學生歡迎。
另一類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開發的“五育”課程。例如,“聲樂”“舞蹈”“圍棋”“足球”“鋼筆字”等,學生可根據個人愛好自主選修。此外,學校每年還會舉辦“校園藝術節”“校園書畫展”“秋季運動會”“校園勞動節”等與之相配套的校園活動,為學生搭建多樣的展示平臺,讓每名學生的閃光點都能被看見。
任皓說:“每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我們一直在盡所能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課程,搭建多樣的展示舞臺,希望弘文中學的每一名學生都能放飛天性、健康生長。”
“江河眷顧奮楫者,星光不負追夢人。”自建校以來,弘文中學不斷規范辦學行為,創新辦學機制,辦學成效日益顯著,一大批品學兼優的弘文學子從學校走出去,實現了人生夢想,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學校先后獲得“全國青少年品德教育實踐基地”“全國愛國擁軍模范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小學勞動教育示范校”“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小學德育示范校”等榮譽稱號。未來,弘文中學將繼續秉持“喚醒”教育理念,勇毅篤行,幫助更多學生喚醒心中沉睡的“巨人”,奔赴美好未來。
(朱麗媛 陳錫學 王毅 李昌林)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