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亮素質教育集團·向未來AI“雙師”課助力縣域學校開展優質課后服務
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科技促進教育公平 ——海亮素質教育集團·向未來AI“雙師”課助力縣域學校開展優質課后服務
為了讓鄉村學校享受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海亮素質教育集團借助科技賦能,以“AI雙師”的課堂形式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課后服務,縮小城鄉教育資源差距。目前,海亮素質教育集團·向未來AI“雙師”課后服務自主研發的AI云平臺和千余節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質課程已覆蓋全國70多個縣區、3000多所學校,惠及40萬余名學生。
山東省慶云縣AI“雙師”課打造高效高質心理健康課堂
“每個人都有一個賬號,每天0點進賬86400,24點余額清零,猜猜它是什么?”山東德州市慶云縣金書小學教師韓景鳳在上一堂關于時間規劃的主題課程,學生通過制作一周日程表掌握時間安排,理解時間規劃的重要性。
該節課來自“身心健康”AI“雙師”課,線上專業心理教師和動畫小助手“優優”通過互相提問、活動設計一起推進課程開展,線下韓景鳳控制課堂節奏,引導學生進行各種活動。韓景鳳介紹說,“身心健康”AI“雙師”的課程主題都是根據這一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設置,例如“怎么保護隱私部位”“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為什么要學習”等課程主題,都是小學生常見的困惑。
“學校90%的學生來自城鄉接合部,留守兒童居多,他們缺少父母的陪伴,心理健康亟須受到關注。學校也一直非常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僅有兩位專職心理健康教師支撐3600多名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是很大的挑戰。”慶云縣金書小學校長柳桂香介紹說,“身心健康”AI“雙師”課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專職心理教師資源匱乏的問題,高效推動了心理健康工作,“AI‘雙師’課在專業知識上賦能教師,非心理專業教師只需要提前熟悉課程內容,做好課程節奏把控和課堂秩序管理,高質又高效。”
重慶市墊江縣AI“雙師”課助力打造“跨界”課堂
重慶市墊江縣城北小學“經典音樂欣賞”AI“雙師”課,由英語教師程垚負責教學,學生欣賞單簧管的豐富音色、體驗“學生波爾卡”歡快的舞步、學習歐洲的風土人情和社交文化。一堂音樂課,“跨界”融合了樂器、舞蹈、文化、英語多方面的知識。因為課堂效果反饋好,程垚還進行過AI“雙師”課授課經驗分享,“‘雙師’課堂由兩位教師協作,線下教師需要熟悉和學生進行互動的節點,管理和推進每個教學環節,遇到學生有困難的情況,可以停下來細致講解和演示”。
和程垚一樣,墊江縣桂北小學校的段寧歡也是位“跨界”教師,主科執教語文,課后服務時段負責“地球科學”AI“雙師”課,“這門課深受學生歡迎,一方面,課程根據學生的認知程度進行延展,學生接觸到了很多新知識,開拓了眼界;另一方面,課程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和連貫性,通過基礎認知、課堂講解、動手操作等幾個環節,層層遞進,更容易掌握”。
段寧歡說,“地球科學”的課程設計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習過程從課堂延展到了課后,對于學生掌握知識、提高動手能力、發展綜合素養都有很好的輔助作用,“比如月球這一課,很多學生會回家做月球的模型,家里沒有橡皮泥的學生會到田間挖泥土做成月球的樣子,用鉛筆戳一些洞形成隕石坑,學生還會把作品帶來學校,比比看誰做得好,形成‘賽學’的氛圍”。
此外,學生還將“地球科學”的知識遷移到了語文學習。“語文有個單元叫‘想象’,有的學生在作文里描寫自己遨游外太空,聯想到行星、月球的知識,有非常細節的描寫,作文更加生動了。”段寧歡說。
江西省贛州市AI“雙師”課助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江西省贛州市文清路小學有4個校區、9750名學生。梅江路校區科研處主任李鮮鋒分管課后服務工作,他介紹說,目前學校已經形成以AI“雙師”課為主的多樣化課后服務,有效緩解了學校人多、課多、排課難的問題。
劉孝慶是學校的工會主席,在課后服務時段負責“科學實驗室”AI“雙師”課。在“吹出水中大氣泡”這堂主題課上,AI課程主講教師和動畫小助手“優優”向學生提問:“有什么辦法能產生更大的氣泡?”線下課堂,劉孝慶跟隨AI課程的思路,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暢所欲言。
一堂“紙足球”課讓劉孝慶印象深刻,“我帶著學生把紙揉成團,做成紙足球,然后來到教室外,讓紙足球動起來”。在此過程中,學生發現了新問題:“為什么有的球滾得快,有的球滾得慢?”經過一輪仔細的觀察和討論后,學生發現有的球在制作過程中揉得不夠圓,會產生比較大的阻力,所以滾得慢。
劉孝慶說,“雙減”背景下,學校更加注重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學習的能力,AI“雙師”課通過線上教師的細致講解和線下教師的組織引導,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一種學生消化新知識的有效渠道。
浙江省武義縣AI“雙師”課推動美育根植鄉村
浙江省武義縣西聯鄉中心小學開展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美術寫生課,學生走出教室,用畫筆描繪美麗校園。2023年3月起,浙江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聯動海亮素質教育集團等開展“相見美好”關心下一代美育公益活動,陸續為浙江省多個山區縣的萬名小學生送去AI“雙師”公益課程和學習資料包,并開展線下寫生活動。
武義縣西聯鄉中心小學共6個年級、74名學生,都是留守兒童。除了學校安排的美術課之外,學生很少有機會參加美術類興趣班。這個學期,學校在課后托管時間開設了“奇妙的線描藝術”AI“雙師”課,線上專業美育教師搭配線下學校輔導教師一起給學生上課,用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接觸專業的美育知識。
陳朗是全校11名教師中僅有的一位美術教師,負責全校的美術教學。“全校性的寫生課堂,這是第一次,部分學生從來沒有參加過戶外寫生,新鮮感十足,”陳朗說,“學生看到線上教師從屏幕來到了校園,都非常興奮,拿著自己的畫請教師簽名。”
陳朗不僅是全校的美術教師,還是四年級的科學教師。和武義縣西聯鄉中心小學的情況類似,不少山區縣的小學教師需要身兼多職。AI“雙師”課的形式讓非美術專業的教師也能通過高效的形式開展美術教學工作,改善了很多山區縣小學美育資源匱乏的問題,對鄉村學生的美育培養是一種很好的助力。
鄉村振興,教育先行。海亮素質教育集團深入推進課后場景的素質教育,以科技改變教育,堅持打造學校課堂之外的立德樹人陣地,鏈接全世界優秀的素質教育資源與全國鄉鎮地區的學生們,凝心聚力,奔赴同一個未來。(黃冠)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