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學:科教產協同讓材料類人才更“有料”
“在這里,我不僅學到了材料加工制造的基本原理,還領略了當下智能制造的工業發展潮流。”說起自己所學的專業,江蘇大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18級學生鄒石坪很自豪,他說,有廣度又有深度的學習,幫助自己向著優秀工程師目標邁進。
在江蘇大學,材料類新工科人才培養采用了科教產協同育人的新模式,教師團隊充分發揮新材料領域的“科教+產教”融合優勢,促進科研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實驗,推動創新創業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在人才培養中落實落細。
“隨著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新工科與新材料的深度融合,社會急需具有新材料多學科交叉知識和卓越工程技術的創新人才。”江蘇大學副校長、材料加工工程學科帶頭人趙玉濤表示,針對當前材料類本科人才培養中存的知識交叉不足、創新能力欠缺、工程實踐薄弱三大問題,該校一方面優化物理、化學、數學、機械、電子等傳統基礎課程,一方面積極建設《金屬材料學》《金屬基復合材料》《材料導論》等優勢課程資源,不斷豐富專業課程知識體系。
在實踐層面,江蘇大學積極利用科研團隊所在的省高端結構材料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與大型企業共建產學研基地20家、省企業研究生工作站35家,幫助學生在實踐的創新平臺上大展身手。“任何一次重復練習都是有意義的。”在實驗室里,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學生馬亞芬通過一個半月的練習,得到了晶界清晰、腐蝕程度適當的樣品,一步步解決了劃痕、污點等各種問題,熟練掌握了金相樣品制作的流程和方法,獲得了全國高校大學生金相大賽特等獎。
5年來,在全國大學生金相大賽、鑄造工藝設計大賽、焊接技能競賽等國家級學科競賽中,江蘇大學學生先后榮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0項;本科生發表學術論文10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2件;一批畢業生順利進入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及中科院相關研究所等深造。
學生的迅速成長離不開教學團隊的潛心付出。近年來,江蘇大學材料類創新人才培養教學團隊先后完成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5項,獲國家一流課程2門,江蘇省一流課程、省在線開放課程各2門,江蘇省重點教材2部。3個材料類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個專業獲評國家一流專業。其中,國家一流課程《金屬材料學》已進行9輪在線教學,累計參加學習18000余人次。(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潘玉嬌 通訊員 吳奕 )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