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多所高校通知中高風險地區學生暫緩返校
近日,中山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廣東多所高校發布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對暑期校園安全管理、暑期實踐活動、師生返校等作出部署安排,號召師生減少跨省流動和聚集性活動,非必要不出粵。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地市的師生暫緩返校,校園繼續實行常閉管理。
多校要求師生“非必要不離省”
8月2日,中山大學發布重要提醒,在校師生非必要不離開學校所在地城市,離校師生非必要不跨地區活動。所有師生非必要不去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的城市,必須要前往的,需按學校相關規定,嚴格申請報備審批。
華南理工大學呼吁師生密切關注疫情信息和中高風險地區名單,避免前往國(境)外和國內中高風險地區。師生每天進行自我健康監測,如有出現發熱、干咳、乏力等不適癥狀時,立即就近前往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
華南師范大學號召在粵師生近期非必要不出省,減少省內跨區流動。全體師生員工須在8月2日下午17:00前,通過健康打卡系統如實更新個人健康狀況、14天內的旅居史及接觸史等信息,并上傳粵康碼(或穗康碼)和防疫行程卡。
深圳大學嚴格執行師生員工健康狀況“日報告”等制度。暑期到校工作的教職員工盡量實行“兩點一線”上下班模式,離深返崗人員再次進校須履行審批手續。
華南農業大學按照“一人一檔”,嚴格制定離校學生信息臺賬。所有學生需通過網辦大廳“學生離穗報批(學生假期去向審核)”流程,填報假期去向。學生非必要不離開居住地,確需離開居住地的,須重新在網辦大廳填報相關信息。
廣州大學要求,已離校的學生未經批準不得提前返校,留校學生非必要不離校。韶關學院引導師生特別是領導干部帶頭減少不必要的出行,倡導所有在粵師生近期非必要不離韶,減少省內跨區流動。
中山大學、華南師大等高校要求,近期有外地旅居史的師生返回校區所在地后,應主動進行一次核酸檢測。
強化暑期校園安全管理
南方科技大學在校園各門崗增派安保隊員,檢查入校人員健康碼和行程碼,嚴格檢查校外人員的報備信息。學校還開展暑期專項清潔消殺工作,在公共區域、教室及辦公室區域開展衛生大清潔。
暨南大學嚴格校園管理,實行校外人員、車輛憑證準入和來訪預約制度,未預約報備人員和車輛一律不得入校。暫停舉辦超過50人及以上的大型會議、培訓、活動;必要舉辦的會議、培訓、活動暫不邀請校外人員參加,盡量采取線上形式。
華南理工大學黨委辦公室(學校辦公室)重新啟動疫情“日報告”“零報告”制度與疫情防控值班工作,各單位須每天中午12點前將相關信息報送學校總值班室。
華南農業大學發布通知,暑期實行校園封閉式管理。在校學生非必要不外出,因特殊情況申請外出的,須填報臨時出入校園信息,經學院批準后方可出入校園。各學院做好假期留校學生的動態管理,嚴格執行“每日一報”和學生健康“零報告”制度。
華南師大在通知中明確,校園實行常閉管理,校外無關人員不得進入校園,所有進入校園的師生員工、華師居民等,須持有效證件、佩戴口罩、測量體溫、查驗健康碼。嚴格控制各類聚集性活動,所有會議、培訓、活動盡量采取線上方式。
韶關學院要求,校外無關人員未經審批一律不得入校。本校師生員工、家屬、校內住戶、經批準入校的人員,須持有效證件、健康碼、行程碼、佩戴口罩,測溫無異常情況方能入校。
多措并舉嚴把返校防疫關
華南師大要求,各單位要無遺漏排查14天內有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或可能定義為密接者、次密接者的師生,建立動態臺賬,實行跟蹤管理,并按照原定渠道及時向學校報告,督促已返粵返校師生主動向社區報備。身處中高風險地區的師生,應服從屬地要求落實封閉封控管理,暫緩返粵返校。
中山大學表示,從中高風險地區及重點地區、景點、航班回來的人員應立即報告社區及所在校區門診部,配合屬地政府要求完成醫學觀察、核酸檢測(陰性)后方可返校。在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地市的師生暫緩返校,確有必要需提前返校的師生員工應報批獲準后,方可返校。
暨南大學發布通知,要求對重點人員加強健康管理。開學前14天,所有師生員工應返回校區所在地市,開展自我健康管理,確保按時返校返崗。在中高風險地區的師生員工,應待所在地區風險等級降到低風險后,按防控要求健康管理后方可返校。
華南農大明確,未經批準,學生不得提前返校。因特殊情況經批準返校的,已返校的學生,有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的,要第一時間報告,并按照指引做好相關工作;如未返校的,返校前必須進行核酸檢測。
深圳大學要求,暑假期間不得提前返校,暫停暑期社會實踐項目線下活動。已出發且尚未結束實踐任務的團隊,根據實際情況將未完成的實踐內容調整為線上進行;未出發的隊伍暫停所有線下活動,制定和實施線上活動方案。(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通訊員 張紫欣 記者 劉盾)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