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大: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實起來
“中國礦大,百年傳奇!同學們,學校百余年來始終與國家同向同行、與行業休戚與共、與地方同頻共振,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牢記初心、堅定信心,勇敢接過奮斗的接力棒!”日前,在中國礦業大學“百年黨史青春說”大型全媒體思政課上,“85后”教授桂夏輝講述著一個個感人的校史故事。與他一同講述的,還有紅色場館講解員、學校主要領導、杰出老教師等。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中國礦大回望來路、立足地方、貼近行業,分類設計學習內容、精心選擇學習載體,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實起來。
深挖紅色元素,弘揚愛國奮斗精神
“中國礦大前身是1909年創辦的焦作路礦學堂。學校百年辦學史就是一部聽黨話、跟黨走的不懈奮斗史,是一部獨特而又生動的黨史學習材料,值得用心講述,讓廣大師生繼承和發揚愛國奉獻、艱苦奮斗的礦大精神。”中國礦大黨委書記劉波說。
中國礦大在校史館開展校史專題講座報告,舉辦“建黨百年系列主題檔案展”“黨史•校史”線上有獎競答,用黨史、行業史和校史文化滋養師生。參加教育部黨史故事百校講述活動和全國高校紅色校史精品主題展,制作發布“新中國煤炭事業的奠基人——中國礦業大學老校長陳郁”等微視頻,利用云平臺展示中國共產黨早期杰出領導人、校友武懷讓烈士等革命先輩的紅色故事。
“當年在重慶合川三匯壩,學校黨員帶頭,數千名師生克服重重困難,用‘干打壘’硬是在荒山上建起了一座石頭城、一座大學城。”站在校史館中展示的三匯壩辦學舊址模型前,中國礦大采礦1978級學生、原校長助理王鐵群深情講述。
這場名為“難忘的三匯壩——艱難困苦中的初心和堅守”的黨史校史專題學習活動,是中國礦大積極發揮離退休老黨員作用的系列活動之一。學校還開展了“一心向黨——我的入黨故事”口述史采訪和主題征文、“講好入黨故事,傳承紅色基因”2021年“讀懂中國”等活動,讓學生與“五老”結對學習,以身邊老黨員的感人事跡激勵師生不負韶華、砥礪奮進。
豐富活動載體,展示堅定信仰力量
中國礦大所在的徐州有著豐富的紅色資源,學校充分利用這樣的優勢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清明前夕,在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前,學校800余名師生莊嚴集會,舉行“守護•2021清明祭英烈”暨黨史學習教育主題活動,傳承弘揚淮海戰役精神,厚植愛黨愛國情懷。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已有數千師生以主題黨日、團日活動等形式,到淮海戰役烈士紀念館接受革命文化教育。
“最后一碗米用來做軍糧,最后一尺布用來做軍裝……”5月13日晚,學校明德禮堂里座無虛席,大型原創徐州梆子現代戲《母親》正在上演。學校積極組織紅色文藝演出進校園,大型原創紅色梆子戲《春曉》《木器》等相繼在校內首演,紅色主題與地方戲劇的生動融合,讓廣大師生一次次受到心靈洗禮和精神升華。
師生們還赴運河支隊抗日紀念館、徐州會戰紀念館、王杰紀念館、窯灣戰斗陳列館等地開展實地研學。
貼近行業企業,明確接續奮斗方向
中國礦大與能源與煤炭行業有著深厚淵源,學校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注重融入行業元素。
學校邀請兩院院士作專題報告,引導師生提高站位、堅定信心,認知行業、把握未來。中國工程院院士袁亮分析當前國際形勢和我國煤炭工業的科技創新需求,勉勵青年學生聚焦國家能源發展戰略,敢擔當、勇創新,做新時代優秀創新人才。中國科學院院士金之鈞圍繞“能源(油氣)行業現狀與未來展望”娓娓道來,從國家戰略層面,以全球視野和面向2050年的大幅時間跨度講述了全球及中國能源、油氣資源發展基本態勢與發展愿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大校友謝和平為師生講解碳中和目標下煤炭行業面臨的發展機遇,分享自己“從零開始”探索新領域的歷程和感悟,鼓勵師生大膽創新、勇攀科學高峰。
青年教師李樹磊感嘆:“院士只用三言兩語,就為我指明了科研方向,我將聚焦煤炭高值化與材料化的潔凈利用研究,為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貢獻力量。”
中國礦大還組織開展了“回饋企業、感知行業”校企合作系列活動,學校領導帶領師生走進國有企業,體察企業發展現狀,找準行業需求,引導師生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師生們行走在企業車間、實驗室,充分感知煤炭行業在新發展理念指導下,實施轉型升級、依靠科技創新求發展的蓬勃氣象。師生們通過感受企業文化中蘊含的工業啟蒙、改革先鋒和紅色基因,努力探尋以科技創新助力企業轉型發展的突破口。參加考察的師生紛紛表示,走進企業實地考察學習,比坐在屋子里讀材料、談體會,要深刻、走心、管用得多。(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李大林 通訊員 李秀 劉堯)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