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電力大學發布“碳達峰、碳中和”行動計劃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董魯皖龍)在9月24日舉辦的第五屆中國能源產業發展年會及創新成就展上,華北電力大學正式發布了“碳達峰、碳中和”行動計劃,圍繞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聚焦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做出什么樣的科研和貢獻什么樣的思想,通過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師資隊伍、校園行動6個方面的20條舉措,全力打造服務碳中和的人才培養高地、基礎研究和科技突破策源地。
華北電力大學校長楊勇平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學校將以“碳達峰、碳中和”行動計劃為牽引,推動人、財、物等資源精準流向關鍵環節與重點領域,全面加強碳中和急需緊缺人才和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大力支持教師承擔或參與碳中和領域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積極培育碳中和國家級創新平臺和產教協同聯合體,重點建設碳中和相關學科專業。
長期以來,華北電力大學依托能源電力行業辦學的優勢,構筑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再到工程轉化的完整“學科鏈”,打造“鏈條式”“金字塔”結構的一流能源電力學科群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大力發展新興交叉學科。學校建成了新能源電力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質發電成套設備國家工程實驗室等一大批重大科技創新平臺。與國家電網公司、中國華能集團等一批能源央企共建科研聯合攻關實驗室,產生了一批助力實現“雙碳”目標,解決“卡脖子”問題的科研成果。
如,劉吉臻院士提出了基于多源互補與火電靈活控制的高比例新能源消納基礎理論與技術體系,支撐我國新能源并網規模持續增長。崔翔教授團隊創新先進輸電裝備電磁分析與多物理場調控方法,解決了新能源規模化外送中換流閥、換流變等裝備的“卡脖子”問題。徐進良教授團隊攻克發電效率51%的1000兆瓦(MW)級系統概念設計難題,為逐步推進大容量超高參數二氧化碳燃煤發電系統示范及應用奠定理論與技術基礎。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