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文憑更值得關注的是做老師的“工匠精神”
當很多人在抱怨壓力大甚至有“躺平”想法的時候,浙江省衢江市鄉村教師孫有軍的傳奇經歷在微博上火了。自學考取11個本科文憑的拼勁足夠勵志,這背后是孫有軍老師超越常人、數十年如一日堅持學習的力證。然而,比起一紙文憑,更打動人的是孫老師身為一名鄉村教師所具有的教書育人的“工匠精神”。這是激勵他考取文憑最原始的內心動力,是值得所有老師學習的地方。
在從教的12年里,孫有軍的學歷寶庫里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學、行政管理學、教育學、漢語言文學、心理健康學、新聞學等11門本科專業。學習這些專業,是因為作為“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兩門課的任教老師,孫有軍認為這些課屬于綜合文科,涉及面非常廣,老師必須有大量的知識儲備。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以身作則探索求知的樂趣,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甘于如此匠心育人的老師也會收獲為人師的獨特成就感、幸福感。教育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工程,教師是鄉村教育發展的靈魂。如果每一位鄉村教師都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增加自身的知識素養,鄉村學校孩子的眼中將有更多被老師點亮的希望之光。(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評論員 劉鈺)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