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江蘇開放大學:打造“四聚”模式 服務鄉村振興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時間:2021-12-01  閱讀:次   |
42.9K

  “我們漣水縣的村(社區)干部,約有2500人,大專學歷以上的僅占30%,離江蘇省淮安市村干部專職化、專業化對學歷年齡的需求,還有一定差距。”淮安市漣水縣縣委組織部組織科科長胡成杰說。只有精準施策,才能走穩鄉村振興路。針對村干部學歷偏低、能力偏弱的問題,省委駐漣水幫扶工作隊聯系江蘇開放大學,與漣水縣委共同開展“千名村(社區)干部學歷素質提升計劃”。

  作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高校,瞄準鄉村振興戰略對人才的需求,江蘇開放大學適時組織實施“村(社區)干部學歷素質提升計劃”。這是針對村(社區)干部學歷偏低、能力偏弱開展的專項扶智賦能計劃,通過量身定制的遠程教育培訓,提高村級組織的治理能力、拓寬鄉村干部的工作思路、優化基層干部的隊伍結構。

  近年來,該校積極履行高校服務社會的職能,圍繞服務全民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的要求,在不斷探索實踐中形成了助力鄉村振興的“四聚”模式,即目標聚焦,立體式服務,助力鄉村振興;體系聚集,多維架構,搭建服務平臺;資源聚攏,智力支持,提供多元服務;模式聚合,形式多樣,提升居民素養。該校黨委書記王建明說:“江蘇開放大學是‘江蘇人民的大學’,圍繞‘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這一戰略目標,我們將進一步發揮優勢和特色,提升開放大學的核心競爭力和社會貢獻度,為促進教育公平、普惠民生發揮更大作用。”

  積極履行江蘇省委省政府賦予的社區教育領軍責任,大力推動全省社區教育,是江蘇開放大學的辦學特色。近年來,該校以縱向構建的社區教育五級體系和橫向建設的學習苑、游學基地、學習體驗基地等為“終端”,以京東電商學院、鄉村振興學院、社區教育管理學院等特色學院為依托,協調組織各級開放大學和社區教育中心,融教育研究、學歷與非學歷教育、品牌建設與教育服務為一體,打造素質教育、技能培訓、證書學習相交融的新型大學服務鄉村人才培養新態勢,為教育服務鄉村提供范例,打造教育扶貧的“高校樣本”。

  地處邵伯湖西岸的邗江區方巷鎮沿湖村,原是揚州市唯一的純漁民居住的漁業專業行政村,村民“打漁碰運氣,養魚靠天收”由來已久。為促進沿湖村向美麗新村轉型發展,該校組織揚州開放大學創建“學習苑”“游學基地”項目,組織專業教師團隊定期開展送教入村、專家入戶等活動,手把手幫助村民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教育智慧的植入,昔日落后的小漁村逐步發展成以“漁文化”為主的休閑旅游度假村,綠水青山煥發新的生機。

  該校還面向社會所有學習者提供學歷和非學歷繼續教育,有效整合學校在開放教育、職業教育以及社會教育等方面的資源,充分利用“江蘇省終身教育資源庫”和“江蘇學習在線”的課程資源和現代化信息技術,專設“服務鄉村人才振興”和“鄉村振興 教育先行”學習專欄,整合服務學歷提升和全民終身學習的“點石網”“社區教育資源庫”“老年教育資源庫”等一批課程資源,提供居民免費學習,形成訂單式、個性化的服務模式,服務鄉村人才培養和地方產業發展。依托“江蘇學習在線”平臺,建成省市縣鄉四級網上學習支持服務體系,制作和整合百余個滿足村民學習需求的視頻課程,為助力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

  “作為一所百姓身邊的大學,我們堅持以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終身學習需要為使命,始終把人民群眾對教育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作為發展導向,面向基層廣覆蓋,充分彰顯公益性和開放性,把為民造福的品德注入靈魂,最大程度滿足人民群眾對于高等教育、社會教育的需求。”江蘇開放大學校長崔新有表示,未來學校將繼續發揮遠程教育辦學優勢,根植江蘇終身教育,服務江蘇學習型社會建設,為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踐行“兩爭一前列”新使命貢獻力量。(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李大林 通訊員 王權)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