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勝任核心素養教育的卓越教師畫像
為勝任核心素養教育的卓越教師畫像
北師大等專業機構發布卓越教師教學能力標準研究報告
本報訊(記者康麗)面向未來,什么樣的教師才是好教師?面對“雙減”,教師該怎么做……面對一系列新要求、新挑戰,一線教師該如何破局?12月18日,在第六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博覽會的衛星會議系列活動上,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聯合探月教育,發布“卓越教師教學能力標準”(簡稱“能力標準”)。
時代需要新教師,核心素養教育已深入人心,教師在核心素養落地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什么樣的教師可以勝任指向核心素養的教育?自2019年6月起,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聯合探月教育,組織多位教育專家和優秀教研員、一線校長及教師,共同研制能力標準,旨在以清晰的框架描述教師勝任核心素養教育的教學實踐中應具備的關鍵能力,引領教育高質量發展。
發布會上,能力標準專家研究組組長、北京大學教授陳向明介紹了能力標準的意義和價值。“能力標準是一線教師和專家組跨界交流產生的共識,本質上勾勒了卓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典型行為樣態,主要是引導教師探索、反思和改進教學行為,而非規訓,我們希望在尊重教師主體性的前提下創造性、因地制宜地使用。”陳向明說。
專家組副組長、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宋萑介紹了能力標準的內容。在他看來,能力標準秉持了三個理念,即落實立德樹人,發展核心素養;以學習為中心,創新教學方式;開展教學研究,持續改進教學。為此,能力標準從學習設計、教學實施、評價與改進三大教學場景出發,定義了14個教學能力維度,每一項能力維度又定義了若干觀測點,明確描述了培養核心素養的教師在每個能力維度上需要做到什么。
以“探究學習”為例,能力標準描述并解構了“引導探究學習”這個能力維度,包括:引導問題生成、鼓勵提出方案、表征探究過程等5個觀測點。這些觀測點清晰描述了卓越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學習這一能力上應該具備的表現。“這一系列觀測點,作為結果導向的行為表現描述,就是一線教師能力發展可見可測的目標。基于明晰的目標,教師能夠清楚地看見自己要去哪,自己在哪,從而支持自我的能力發展。這是教師專業發展的起點,也是教師應對核心素養教育轉型中種種挑戰的本質解決方案。”宋萑說。
能力標準僅僅適用于在職教師嗎?在與會者看來,這個能力標準不僅適合在職教師,用于引領教師教學實踐和專業發展;同樣面向教師教育者、教育管理者、教師教育研究者,因為能力標準可以用于指導教師發展項目的設計,用于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和教師教學能力評價,作為構建理論框架和設計研究工具的參考。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創新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詠梅聚焦能力標準如何推動教師能力發展談了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希望有更多的學校和地區來了解和應用標準,進一步完善和豐富標準,讓標準能夠對教師專業發展發揮實質性影響。
探月教育創始人王熙喬介紹說,學校可以能力標準為指導,有針對性地構建教師發展規劃,通過研修課程促進教師能力提升。在研修結束后,教師進行積極的課堂實踐,參照能力標準為教學提供反饋與指導。在這個過程中,學校或者教育系統不斷優化激勵制度,以吸引更多教師進行轉型。
“如果需要給卓越教師下一個定義的話,可以說能夠勝任核心素養教育的教師就是新時代的卓越教師。本次能力標準的發布,是驅動核心素養教育落地的又一重大進展。它為能夠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卓越教師畫像,有助于開發符合卓越教師成長規律的教師發展體系、識別卓越教師的教師表現性評價體系,形成‘標準-發展-評價-激勵’的教師發展支持體系。”能力標準專家組共同組長、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院長劉堅表示。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