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材”研討會在北京大學舉行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金嶺)北京大學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聯合清華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重點研究基地、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重點研究基地,共同舉辦的“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材”專題研討會,1月20日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三個教材基地的專家學者和研究人員參加了會議。
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會議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大家一致認為,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材應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史經驗進行學理性升華,為大學生提供認識中國、認識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主任顧海良認為,理論體系要轉化為教材體系,教材體系要轉化為教學體系,在兩個轉化過程中,教材建設處于特別重要的地位。南開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新生從總體層次和具體層次兩方面闡述了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如何融入思政課教材。清華大學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主任吳潛濤認為,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材最主要的是明確融入什么,融入要有整體的邏輯思維,要深刻學習領會全會精神,研究教材的整體邏輯。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研究員孫來斌認為,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融入教材要堅持原理抽象和原理運用相結合、全面體現和重點把握相結合、內容融入與精神滋養相結合、統編教材和教輔資料相結合。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仝華圍繞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材提出了具體意見。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