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個體自覺到集體助力促成長
在教育發展過程中,廣大學科教研員在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推廣優秀教育經驗、促進教師成長、保障教育質量上作出了巨大貢獻。但由于區域差異、政府重視程度和經濟發展條件不同,一些地方教研員存在著思想認識、服務態度、能力素養上的不足。同時,由于教研機構人員流動性不足,許多教研機構還存在教研員年齡老化、知識退化等問題。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的精神,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浙江省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在職責范圍內對全市教研員隊伍的管理和培養進行了一些改革和嘗試。這些措施的實施改變了教研員隊伍的風貌,促進了教研員隊伍的成長。
調研認證,著手制定教研員職責規范。教研機構隸屬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但教研工作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專業上又隸屬于上級教研部門管理,而上級教研部門對下屬教研室又只是一些業務上的指導,教研員隊伍建設缺乏明晰的國家標準。針對新時代教研工作的特殊性,市教育局教研室配合市教育局著手制定了《關于加強中小學教研員隊伍建設的指導性意見》,特別將對“明晰教研員崗位職責、完善教研員培養體系”作出明確的規范和說明,為教研員隊伍建設提供了政策保障。
培訓學習,提升教研員理論素質和專業素養。教研員隊伍是個特殊群體,優秀教師進入教研隊伍就成了學科專家、“老師的老師”,許多人還要進行跨學科指導。再加上教研室工作的特殊性——自己學科自己管理。所以,從優秀教學能手、名師上升到區域性學科“掌門人”,就其個人來說,以后經年專業研究能力、專業素養的提升基本上依靠個人的自覺。長此以往,教研員的理論素養、專業技術能力等方面將會陷入低水平發展。為此,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建立了長效的教研員學習、培訓制度。
建立教研員讀書分享制度。教研員每學期至少要讀兩本專業或理論書籍,關注教育熱點難點問題,每月進行一次讀書分享。同時,市級層面還舉辦教研員暑期讀書研討會,根據活動主題邀請相關專家進行指導,對讀書體會進行點評和提升。
建立規范的教研員培訓制度。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堅持組織市級及下屬縣區教研員赴高校學習,每年兩期。每期培訓根據主題邀請專家、名師為教研員解讀教育熱點問題。通過長期有計劃、有主題的培訓,教研員在思想認識、專業技能上得到了長足進步,同時也提升了指導教師的理論自信和專業技能。
“下水”鍛煉,夯實教研基本功。不可否認,由于教研員隊伍的流動性不足,教研員幾乎是一個終身制工作,許多教研員由于長期脫離教學一線,往往變成了考試的組織員、試題的收集員、理論的宣講員。同時,教研員在沒有經過實踐的基礎上,將相關理論落實到教師課堂教學中時,存在著“隔靴搔癢”的不深入、不透徹、不到位。為此,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出臺政策鼓勵且規定教研員要到學校“下水”鍛煉,如參與指導學校的試題命制、試題分析等。對于縣區新入職教研員,鼓勵市級相關學科教研員經常到縣區對新手教研員進行業務指導及成長跟蹤,加快新手教研員的角色轉變。同時,建立市級教研員區縣聯系制度,幫助薄弱縣區在推進學校課程改革、“雙減”落地、“互聯網+”等方面進行對接和指導,助力薄弱縣區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訂單式”調研,提升教研工作針對性。基于衢州市縣區高中學科教研工作比較薄弱、有的縣區沒有高中學科教研員的現狀,衢州市把縣區高中教育教學統一歸口到市教研室進行管理,同時按照學校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訂單式”調研。“訂單式”調研是由學校向市教研室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由市教研室各學科教研員集中力量,經過充分的調研、分析、論證后提出解決方法,實現全市高中教研工作的一盤棋。
社會在發展,教育也在不斷出現新的變化,教研員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把握時代脈搏,才能有長久的生命力和發展動力。
(作者裴云姣系浙江省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員)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