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貫徹新職教法 創新思政課教學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明確提出,實施職業教育應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為進一步提升高職思政教育實效性,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提出踐行新職教法的新思路,從思政課教學入手,巧用專業元素,融入職業道德教育;善用“三種精神”,融入勞動教育;活用實踐資源,融入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
巧用專業元素,融入職業道德教育
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在思政課教學中主動了解不同專業的特殊需求、主動銜接行業發展、主動融入職業道德教育,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培養優秀人才。
注重學情分析,了解不同專業的特殊需求。學院通過現代信息化手段對授課班級學生的基本生源信息、學生綜合情況及以往思政課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進行學情分析,了解不同專業的特殊需求。比如通過學情分析,了解到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對時尚文化的關注更多,形象思維也比其他專業更強,但思政理論學習不夠,實踐教學經歷少等。因此,學院在思政課教學中組織課堂活動,充分發揮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動手能力強、形象思維好、善于把抽象的方案呈現出來等優勢,提升他們對思政課的興趣。
銜接行業發展,引導學生進行職業思考。主動銜接行業發展,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積極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比如結合工業設計專業的培養模式,引導學生分析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出艙專用座椅設計,在運用專業知識、思考行業發展的同時,認識到大國航天的偉大創舉,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與報國之志。提高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優化教學體驗,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增強家國情懷,提升責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巧用專業元素,凝聚課程育人合力。將知識、技能的培養與育人、育德的要求緊密結合,在提升學生思想認識與理論水平的同時增強學生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意識。比如在講授創新精神知識點的時候,以比亞迪汽車堅持自主創新的案例為切入點,強調工業設計行業堅持原創、誠實守信、注重創新的職業道德要求;分析鴻星爾克等國潮品牌的成功案例,講述如何尊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運用傳統色彩設計深受年輕人喜愛的產品,以“文化自信+原創設計”更好地服務大眾,奉獻社會。
善用“三種精神”,融入勞動教育
學院在思政課教學中大力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提出思政教育與勞動教育相融相生的思路,促進兩者高效融合。
厚植勞動情懷,弘揚勞動精神。把握學生理想信念和勞動信仰形成的關鍵時期,挖掘思政教育中的勞動元素,融合教學內容、創新授課方式等,厚植勞動情懷,弘揚勞動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勞動信仰。
善用勞模事跡,弘揚勞模精神。在思政課教學中為不同專業的學生匹配不同行業的勞模事跡,強化教學針對性,實施精準教學。充分挖掘勞模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拓展高職思政課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調動學生積極性。
講好工匠故事,弘揚工匠精神。學院注重培養學生的實干精神,特別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思政課教學通過邀請工匠走進思政課堂、視頻對話工匠等方式講好工匠故事、傳遞工匠精神,為學生種下精益求精的種子,也為思政課教學增添活力。在思政課教學中激發學生與工匠的情感共鳴,讓學生認識到工匠不僅是單純的“勞力者”,更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從而強化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行為認知、情感體驗和價值認同。
活用實踐資源,融入素質教育
在思政課教學中,學院活用實踐教學資源融入素質教育,讓思政課教學“活”起來,讓素質教育“活”起來。
挖掘校本特色實踐資源,融入創新素質教育。順應時代發展和職業院校發展趨勢,學院思政課教學注重創新素質教育,積極開發學生創新思維,契合學生內在需要開展思政實踐教學,創新教學方式。比如,依托學校創新創業基地開展思政實踐教學,將創新創業理念融入思政課教學體系,增強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的緊迫感和使命感,達到強化思政教育、推行創新素質教育的目的。
建設數字實踐資源,融入信息素質教育。數字化資源賦能思政實踐教學,融入學生信息素質教育。思政課采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手段搭建數字實踐資源,比如VR體驗式學習、云游紅色展廳、5G全景沉浸式學習等,充分契合學生觀念新穎、喜歡探索新鮮事物的心理,潛移默化地開展滲透式信息素質教育。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思政實踐教學科技含量,又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袁國賢 李思蓓 甄真 陳茜)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