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濟寧學院多舉措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3-03-16  閱讀:次   |
42.9K

  人才培養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未來就業和育人目標的實現,作為人才培養主陣地的課堂教學需要根據不同時期對人才的需求定位不同改進教育教學方式,持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打造學校特色教育模式。濟寧學院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注重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相結合、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相結合、知識教育與能力培養相結合,充分調研畢業生、用人單位反饋和社會需求狀況,參照行業、企業相關標準,將培養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和較強的學習能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作為人才培養的目標,持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堅持產出導向、立德樹人、學生中心、優化課程體系、強化實踐教學、融入創新創業教育、推進協同育人,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本文系濟寧學院教改項目“基于《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標準(試行)》的《寫作》課程內容體系構建與實踐”階段性成果。

  加快推動融合創新

  積極打造智慧課堂

  信息化對推動教學改革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濟寧學院致力于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經過幾年努力,建成了集設備管理運維、教學質量控制、場地集中調度、大數據綜合分析于一體的綜合教學管理服務平臺,2021年9月被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授予全國“智慧校園建設示范校”稱號。學校積極抓實教學融合創新,實現授課、學習、管理、評價多元融合創新,打造智慧課堂。濟寧學院以線上學習平臺為集結點建立師生線上教學聯系,同時配合選用慕課平臺、騰訊課堂等其他教學平臺。教師制作了豐富多彩的教學視頻發布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引導學生在課前在線觀看教學視頻、學習課程網站資源做好預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同步開啟智慧課堂,運用學習平臺在線簽到功能確保學生遵守課程學習紀律,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在線學習,教師隨時查看學生學習情況。疫情防控期間,教師借助網絡平臺,在線上布置課后思考題,要求學生通過回看直播視頻復習,并利用QQ、微信實時答疑,隨時掌握學生對授課信息的理解程度,探索實施的“授課視頻+課件+線上討論答疑+在線作業”的教學形式在學校大多數課程教學中得以應用。為防止學生上課期間出現影響學習成效的行為,教師在線教學時采用多種方式來提升課程教學黏性,通過精心制作包括數十個課程教學音頻在內的課程學習音頻專輯,發布在平臺上,通過QQ群、微信群、學習通課程通知等形式將專輯網頁版分享給學生,方便學生在課程預習、復習等過程中把握學習要點,提升自主學習成效。濟寧學院線上智慧課堂得到快速發展,軟硬件設施得到不斷完善,特別是線上雨課堂與學堂云集聚各方面的資源條件,在線上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積極推動教學創新

  不斷優化課程設置

  濟寧學院要求各專業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聚焦社會發展需求、崗位需求和學生全面成長需求,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充分考慮人才的社會適應性,便于培養出更多優秀畢業生。學校以產出為導向,科學設計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要求和課程體系,使課程體系支撐培養要求的達成,培養要求支撐培養目標的實現,大力提升人才培養的目標達成度和社會適應度,全面提高學生和用人單位的滿意度。學校出臺了人才培養方案管理辦法,明確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原則、過程、執行和調整要求與程序,保障人才培養方案的嚴肅性與權威性。積極推動課程教學改革,調整優化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增加課程學習的挑戰度,拓展課程深度,提高課程綜合度。著力建設優質通識教育課程,精心打造專業基礎和專業核心課程,科學設計并擴充專業拓展課程,強化建設實踐課程。建立“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充分發揮第二課堂對第一課堂的補充、支撐與催化作用,實現第二課堂和第一課堂互動互融、互補互促。支持鼓勵有條件的教學單位開設輔修專業,促進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培養。濟寧學院健全課程考核評價方式,重視學習過程考核,改變單一的終結性評價方式,探索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外自主學習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方式,加大過程考核成績在課程總成績中的比重,原則上期末考試成績在課程考核總成績中的比重不超過70%。推進教學信息化改革,推動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啟發式、研討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積極引領和推動學生深度學習。

  聚焦教學質量提升

  推動課堂模式創新

  濟寧學院在豐富學習方式上下功夫,教師重視教與學的行為設計,精心安排教學過程中師生的行為方式和活動方法,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體驗、操作、探究、實踐、協作的過程,以此引發學生的主體性參與,優化學生的過程性體驗,增強知識的對話性建構,有效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及實踐創新能力。教師大力提倡真實情境中的實踐性學習,基于情境、問題導向,讓學習與生活相融合。同時,注重加強課題研究、項目設計、研究性學習等跨學科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提倡項目式的研究性學習,突出“聯結、生成、遷移”三大學習要素,重視個體學習經驗的情境遷移。開展形式多樣的混合式學習,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濟寧學院在提高作業品質上下功夫,不斷優化作業訓練,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真正給學生以自主選擇、自主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創新作業內容,設計探究性作業、實踐性作業,探索跨學科作業、綜合性作業等,提倡分層作業。濟寧學院積極推動校本題庫建設,根據課程知識圖譜進行知識點標注、精準化分析。實行教考分離,既推進了教師教學行為的規范性,也促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保證了人才培養質量。

  濟寧學院積極用好課堂教學研討這把利劍,集聚各方智慧,借助專題研討,既交流了思想,又對課程設計工作進行了深入探討,找到一條適恰的教學之路。學校經常性組織課堂教學改革沙龍活動,扎實認真地開展說課、看課、評課和高效課堂的研討等活動,充分發揮各級名師、教學能手在高效課堂推進和提升進程中的帶頭引領作用。注重改革課堂評價方式,堅持“以學評教”,緊緊抓住“四個關注”,即關注教師教學方式、關注學生學習方式、關注課堂教學思維、關注課堂教學效果,使課堂真正變成教學的主陣地,讓每一名學生都有收獲。加強課堂監管和教學質量監控,教學督導工作規范化、精細化,完善巡課制度,將現場推門聽課和視頻巡課相結合,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督促改進。實施教學督導組評價、同行評價、學生評價多主體評價,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結果與職稱評聘直接掛鉤,以評促教,以評促優。一系列創新舉措,讓濟寧學院逐步探索出一條教學改革創新的全新路徑,更好地培養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新時代青年人才。(孔波)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