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雙線并行,雙向流動”打造高水平“雙師”隊伍
哈爾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堅持“四有”標準,提升教師“雙師”素質,以“哈爾濱現代服務職業教育集團”骨干企業和“1+X”證書評價組織為平臺,以“哈科雛鷹”“哈科骨干”“哈科名師”“哈科頭雁”領軍團隊“四項工程”建設為抓手,“雙線并行,雙向流動”,強化高端人才的“外引內培”工作,全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結構合理、技藝精湛、有國際視野的高水平“雙師”隊伍。
堅持“四有”標準,創新師德師風建設
學校建立教師師德檔案,開展師德主題教育,引導教師真正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結合起來。結合職業院校實際和專業群特色,充分利用教師節等節慶日、紀念日,舉行系列師德師風建設活動,如舉行新教師入職宣誓儀式和老教師榮休儀式等。
“雙線并行,雙向流動”,“外引內培”打造高水平“雙師”隊伍
“打造高水平‘雙師’隊伍”建設項目是沿著“外引”“內培”兩條主線展開的。
(一)“外引”:實施“梧桐計劃”,引進培育高層次人才
學校完善《高層次人才引進管理辦法》,落實人才政策,提高人才待遇,引進具有行業影響力的高層次人才。一是聘請企業技術人員、能工巧匠、專家作為學校兼職教師。二是聘請行業專家客座教授,正確把握和規劃專業發展方向,跟蹤專業發展動態;合作或協助申報省、市級或以上科研項目,大力開展科研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工作;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提升學校相關專業在同類院校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積極建設教學實驗、實訓及實習基地,參與專業建設的任務。學校建立政校行企高端人才資源共享機制,完善了《兼職教師聘任管理辦法》。開展大師進校園專題培訓、絕技絕活現場展示等活動,激勵兼職教師積極參與專業群建設,建成一支大國工匠領銜、教學水平高超的兼職教師隊伍,建立了一個百余名兼職教師加入的動態資源庫。
(二)“內培”:實行“2計劃、4工程”對校內教師進行分類培養
1.實施“兩項計劃”,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一是實施“雙師”教師培訓基地建設計劃。學校依托“哈爾濱現代服務職業教育集團”中優秀企業和“1+X”證書試點牽頭企業,建立一批“雙師”教師實踐基地,重點選拔和資助一批專業青年教師到基地頂崗培訓,修訂《教師參加社會實踐鍛煉管理辦法》。利用教師發展中心教師管理系統,對企業導師入校前進行師德師風、教學教法的崗前培訓,建設了一個校企合作教師工作站,推動企業高技能人才和學校教師雙向流動。
二是實施素質提升計劃。學校建設高標準教師發展中心,發揮教師發展中心功能,推進教師培訓實現“四化”——培訓任務標準化、培訓課程模塊化、培訓方式信息化、培訓組織形式多樣化,采取“工學交替”、線上+線下、國培、省培、校本培訓、訪問學者、跟崗訪學、企業實踐等組織形式,突出培訓成果和實際運用相結合,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學校每年為教師提供培訓20余次,惠及教師1000余人次,分類定期為新進教師、新任專業主任、行政人員、輔導員制訂系列培訓計劃,全面服務于教師成長,培訓內容更有針對性,培訓課程更具指導性。
2.實施“四項工程”,打通“雙師”隊伍成長通道
一是實施“哈科雛鷹”工程。對新入職教師在師德師風、教學技巧、專業技能和工匠精神等方面進行崗前培訓,安排無企業經歷新進教師下企業實踐3—6個月。通過以老帶新、師徒結對等形式,為新教師成長引好航、領好路。
二是實施“哈科骨干”工程。組織骨干教師主持或參與教學改革和教學成果培育、成果轉化、教學標準開發、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參加各類技能比賽。學校骨干教師在金磚國家職業技能大賽、教學能力大賽、微課大賽等賽事中均取得好成績,每年指導學生參加技能大賽獲獎百余人次,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加大國際交流合作,實施骨干教師國外訪學研修計劃,拓展教師國際視野。對接“1+X”證書制度試點項目,資助教師考取高端企業認證資格證書。
三是實施“哈科名師”工程。學校現有“校內名師工作坊”5個,與企業聯合建設技能大師工作室5個,鼓勵名師參與企業員工培訓,參加與專業相關的團體組織、行業協會,提升其改進企業產品工藝、解決生產技術難題的能力。
四是實施“哈科頭雁”工程。圍繞重點專業群建設,發揮“頭雁引領”作用,重點組建和打造一批“項目化、協作式”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學校現有黑龍江省教師教學創新團隊1個、黑龍江省重點專業群2個、黑龍江省課程思政教學團隊7個、校級團隊33個、市級領軍人才梯隊1個,省級特殊津貼獲得者、教學名師、思政名師、骨干教師、教學(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及哈爾濱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30余人,形成了一批優秀教師教學科研成果。全力打造高水平“雙師”隊伍,為專業(群)建設選好領頭雁,實現從骨干教師到專業帶頭人再到專業群領軍人才及國匠名師的跨越式成長。
通過“雙線并行,雙向流動”,“外引內培”,學校高水平“雙師”隊伍建設工作合理定位、注重實效,走上了規范化、科學化管理的道路。(李鯤)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