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平湖市 積極探索教育共富改革新路徑
44歲的楊斯君是浙江省平湖市鐘埭街道鐘埭村干部。2002年退伍后,楊斯君參加了戶籍所在地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舉辦的學歷、技能提升課程,取得了自考本科學歷證書及相關專業技能證書。而后,他在為民辦實事、強村富民的道路上走過了整整20個年頭。在他的帶領下,村集體大力發展“強村抱團”經濟,先后投資全市和經濟技術開發區4個“強村計劃”聯建項目,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經常性收入逐年倍增,讓村民從“股份+分紅”中得到真正實惠。農村的一草一木、好田好水都變成了金山銀山,集體經濟做大做強,農民生活越過越好。
像這樣生動鮮活的例子,在平湖還有很多。
平湖作為浙江省面向共同富裕的教育改革發展試點縣市,充分認識到,教育是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手段,更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近年來,著眼于促進“人的終身發展”這一核心目標,積極挖掘本土職成教和高校繼續教育優勢,構建“學校后”教育體系,實施普惠性人力資本提升行動,讓每一個有學習需要的社會人員都能“想學盡學”“應學盡學”,通過學歷和技能的提升,在邁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提能增收、全面發展,為浙江全省教育在普惠性人力資本提升、服務“擴中提低”共同富裕方面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平湖經驗。
需求導向
厘清“四張清單”
為找準“學校后”教育的關鍵點,平湖厘清供給、需求、政策、匹配“四張清單”,對全市40.92萬名社會人員開展上門調查,共排摸有學歷提升、技能培訓、社區教育等“學校后”教育需求的人員超12萬人。結合本地產業結構、企業用工需求等,按專業、高校分別梳理出227項學歷供給清單、179項技能供給清單。
精準匹配
構建“學校后”教育五大工程
平湖依據“增財實學”應用數據分析,形成供需匹配清單。
以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獨山港經濟開發區、嘉興港區為主要區域,整合市域內外中高職教育資源,面向企業預備組建德西福格、衛星能源、嘉興國鴻公交等19個企業班,實施企業職工“學歷+技能”“雙提升”工程。
依托平湖省級農業經濟開發區特色優勢,以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實施新型職業農民技能素養提升工程,積極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目前,共開設無人機施肥、草莓水培、葡萄種植等13個新型職業農民技能素養提升班。
根據現代服務業發展需要,以技能培訓為基礎,兼顧學歷提升,實施現代服務業職工能力提升工程。試點以來,共開設中式面點師、農村電商、育嬰師等417個社會培訓班,惠及1600余人次。
以開放大學平湖學院、鎮街道社區學校、村社區學堂、村文化禮堂為陣地,充分挖掘本地社區教育題材,形成特色課程,實施全民精神富足提升工程。自2022年6月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共組織全民精神富足提升培訓1341場,5.2萬余人次獲益。
以市干部主體培訓班和研究生學歷提升等為主要形式,實施高層次人才提升工程。面向本科、技師人員,以研究生、高級技師等為培育目標,拓寬高層次人才培育渠道,2023年計劃開設培訓主體班70個班次,計劃受訓1萬余人次。
基于匹配清單,面向教師、輔警、醫護人員、退役軍人、村干部、社區矯正人員,預備開設27個“學歷+技能”“雙提升”特色班,進一步促進社會公平,推動全面共富。
政策匹配
讓知識轉化提速
針對企業、學員、院校、鎮街道屬地等不同主體,明確16條激勵政策,構建較為完備的人力資本提升獎勵政策體系。
設立校企聯合育人專項資金,對組班企業進行獎補。2022年,平湖市“學歷+技能”“雙提升”政策獎勵達2561萬元。
對完成學歷提升的社會人員給予學費總額30%—50%的獎勵,對于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的學員,分別給予800元—3200元的培訓補貼。
對承擔職業技能培訓任務的院校適當增加績效工資總量,并實行績效考核和單列管理。
目前,平湖已形成“試點實施方案—提升工作方案—政策實施意見”三個層面的文件依據,實行清單推進,羅列出3個維度共23項指標清單、10項重點改革項目清單、14項年度任務清單,確保教育共富改革目標明確、責任到位、舉措有力、推進高效。
(顧偉慧)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