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好正是揚帆時 奮楫逐浪天地寬 ——福建省南安職業中專學校“雙高”建設工作巡禮
在前不久結束的2023年福建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南安職業中專學校參賽選手冷靜發揮、沉著應戰,最終取得2金3銀2銅的佳績,林念制、尤劍平、陳裕峰、李忠亮4名學生后續還將代表福建省參加202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這是學校搶抓機遇、深化改革、辦學質量顯著提升的一個生動縮影。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近年來,福建省南安職業中專學校堅持以“雙高”建設為抓手,從專業設置、教學變革、隊伍建設、校企合作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完成了從大有可為到大有作為的跨越式發展。
專業調整
開啟“雙高”建設新征程
高水平專業群是高水平中職學校建設的關鍵所在,與學校改革發展定位密切相關,關系到人才培養與社會服務的方向性和有效性。學校秉承“立足泉州、契合南安、服務產業”的思路,對接泉州、南安機械裝備、建筑家居、電子信息、工藝制品、水暖汽配、石材加工等多個千億級產業集群,適應重點產業、新興產業數字化轉型和社會民生事業發展需求,建設了數控技術應用、電子技術應用、動漫與游戲制作、會計事務等專業。
近年來,為保證專業設置與時代發展同頻,學校密集對區域產業發展現狀和技術技能人才需求進行調研,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陸續增設模具制造技術、增材制造技術應用、物聯網技術應用等專業,重點打造了智能制造、電子信息、財經商貿、文化創意、現代幼兒教育五大專業群,讓專業群設置深度匹配當地產業群發展,切實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言必有用,術必有典”。專業調整要發揮實效,還必須在課程建設上下功夫。2021年7月,經過多方調研和專家論證,學校出臺《人才培養方案調整意見》,進一步明確專業核心素養和學生培養要求,結合崗位需要優化課程體系、調整課程內容,強調文化知識學習與專業技能訓練并重,為學生搭建多元化成長立交橋。得益于人才培養始終緊跟市場所需,學校就業率和升學率逐年攀升,廣受好評。
教學變革
構建“雙高”建設新格局
為了充分激發學生成長的內驅力,學校開展了一系列課堂教學改革,真正讓學生由被動的“受教育者”變為渴望出彩的“主動學習者”。
首先是推行基于培養職業核心素養的“一包三表”項目導向教學模式改革。“一包”指學習資源包,旨在引領學生在課前高效自學;“三表”指師生行動導向表、學生學習導向表、學生學習評價表,旨在規范課堂教學流程及秩序,清晰定位師生在教學中的角色和任務。該教學模式以項目為主線、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主體,再輔以多維度(社會能力、方法能力、專業能力)和多元化(自評、他評、師評)的學習評價方式,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其次是推進教育模式的數字化轉型。教育數字化是大勢所趨。近年來,學校大力加強智慧校園建設,一方面依托網絡教學平臺,開設了60多門網絡課程,讓學生隨時隨地都能根據需要進行個性化學習;另一方面花重金打造虛擬仿真實訓平臺,讓教師在教學中輕松復現真實場景,如機械拆裝、數控機床加工等,引導學生進行沉浸式學習。
再其次是大力推廣“訓賽融通”育人模式。每年學校都會舉辦或承辦各級各類技能大賽,讓學生同臺競技,鼓勵他們在“校賽—市賽—省賽—國賽”中不斷進階,錘煉一技之長。為了讓更多學生在比賽中斬獲佳績,學校高標準、高質量、嚴要求、有針對性地制定訓練計劃,強化技能操作訓練,真正將技能競賽與常規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實現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
隊伍建設
綻放“雙高”建設新活力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學校高度重視教師的“第一資源”作用,構建了“6421”師資隊伍培養機制。“6”指開展師德建設的“培德工程”、青年教師培養的“培青工程”、名師建設的“培優工程”、“雙師型”教師建設的“培技工程”、創新創業教師團隊建設的“培新工程”、引進企業能工巧匠的“引師工程”;“4”指搭建產教實踐、校本培訓、教學教研、競賽指導四大教師成長平臺;“2”指實施“雙導師”制,即由教學名師和企業技術專家組成的“雙導師”對青年教師進行指導培養;“1”指建設一支德技雙馨的“四有”好老師隊伍。
其中尤以培育能講會做善研的“雙師型”教師為關鍵。學校積極探索,逐步摸索出一條個性且高效的培育路徑。首先,強化政行校企協同,以“扎根鄉村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為核心進行系統培訓,增強教師職業認同感、歸屬感、幸福感;其次,與其他企業及院校合作,共建“雙師型”教師發展聯盟,引領各校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進,攜手突破教師專業成長藩籬;再其次,科學規劃教師職業生涯,為其搭建從青年教師、骨干教師到專業帶頭人、領軍人物的四級成長路徑,引領教師從“高尚師德、課程能力、教學能力、服務社會”四個維度發力,拾級而上,全面發展;最后,完善“雙師型”教師評價體系,在內容上師德和績效并重,在形式上教師自評、學生評價與同行評價、企業評價相結合,全面激活教師成長潛能。
校企合作
贏得“雙高”建設新突破
“回想在學校讀書的日子,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學校總能提供各種實訓機會,讓我在畢業時有一技傍身。”不少畢業生回憶起在南安職業中專學校的求學之路,都會談到學校多樣的實訓機會,為他們之后的就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現在,只要走入學校實訓基地,就可以看到學生們在各種實訓設備上熟練操作著,全真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隨時體驗與企業無縫銜接的各項操作,為就業積累經驗。不止于此,學校還先后與60家企業達成合作,通過試點“現代學徒制”“校中廠”“廠中校”等形式,大力推進產教融合,培養出更多符合市場所需的實戰型技能人才。如,通過與嘉泰機械、廈門海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南安大酒店、南安華僑大酒店、南安泛華大酒店等企業深入合作,共同培養現代學徒制學員;通過與泉州華光學院、泉州輕工學院、三安光電公司共建產業學院,嘗試推行“雙主體、雙身份、雙場所”的人才培養模式等。
風好正是揚帆時,奮楫逐浪天地寬。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學校將繼續根植地方產業發展需要,以“雙高”建設為主線,探索產教融合辦學新樣態,努力讓每名學生都能有一技在手、未來可期。
(呂文都 李桂陽 薛志興)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