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培雙帶” 靶向成長 ——浙江省瑞安市職業中等專業教育集團 學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培育成效凸顯
■特色為筆繪制“雙高”建設新畫卷•浙江篇
近年來,浙江省瑞安市職業中等專業教育集團學校直面教師教學團隊存在的問題,精準施策,創新構建“雙培雙帶、靶向成長”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培養模式,破解一個個難題,打造一個個亮點,為新時代職業院校教師培養提供了可推廣、可借鑒的經驗。
直面問題,主動作為
問題是探索與實踐的出發點,學校直面教師團隊存在的問題,力求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
1.教師追求卓越的內驅力不足。由于歷史原因,學校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老齡化嚴重,老教師對教學之外的工作缺乏熱情;青年教師職業理想不堅定,缺少職業發展規劃,對學校缺乏認同感、歸屬感和責任感。
2.教師團隊尚未形成協同發展的局面。學校的骨干教師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成績,但僅限于自身單打獨斗或者面向校外開設工作室,沒有在本校發揮傳、幫、帶作用;青年教師成長速度緩慢。學校教師團隊尚未形成“老—中—青”協同發展的局面。
3.卓越“雙師型”教師嚴重不足。學校在證書層面上的“雙師型”教師比例高,但引領校企合作、社會服務的“工匠型”教師比例較低,教師到企業實踐的機會少,崗位實踐能力弱。
4.教師創新團隊成長缺乏評價指標和激勵制度。學校的教師發展評價重視課程教學數量的評價,忽略了教師課堂教學質量、教學研究和企業實踐等方面的評價;關注教師個體的教育教學績效,忽略了教學團隊整體績效,對團隊成員協作效能激勵較少;原來的評價關注靜態的絕對評價,忽略了團隊成長發展的增值評價。
精準施策,靶向發力
學校針對教師團隊中存在的問題,找準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精準施策,使各項工作落細落小落到實處。
學校于2020年9月啟動教師教學創新團隊“雙培雙帶”工程,組建8個“雙培雙帶”教育教學創新團隊,創新“雙培雙帶、靶向成長”培育模式。“雙培雙帶”工程是指在橫向上學校和企業對教師的教學研究和技術研發進行“雙主體、雙能力”培養,在縱向上開展名優帶領骨干、骨干帶領青年、青年倒逼骨干、骨干倒逼名優的“雙梯度、雙循環”培養,以實現“青年教師成才,骨干教師成名,名優教師成家”的發展目標。
1.鲇魚·激活:激發團隊成員活力,激發教師內驅力。首先,學校成立8個教學創新團隊,每個團隊分配1—2名名優教師作為激活團隊的“鲇魚”。名優教師在團隊中分享創新想法,定期開展教學研討會,不定期開設公開課,帶領團隊成員到企業參與實踐生產,與企業師傅聯合開展技術技藝創新。其次,每個團隊從企業聘請2—3位兼職教師,定期研討企業技術攻關,將企業的“鲇魚”引流到學校,促進團隊成員積極參與企業技術攻關。
2.靶向·成長:強化團隊協作,培養中職教師梯隊。學校組建由名優教師、骨干教師、青年教師三方構成的團隊協作共同體,建立“家—名—才”教師梯隊,精準分層靶向培養教師。讓青年教師成“才”。依托學校教科室,啟動青年教師教科研能力提升系列培訓活動,建立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成長檔案,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青年后備人才。讓骨干教師成“名”。鼓勵骨干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比賽,參與工藝開發、技術難題攻關、國(省)培進修培訓等專項任務,提升骨干教師實踐能力和教學水平,夯實中堅支撐實力。讓名優教師成“家”。團隊負責人帶領團隊參與企業技術研發,同時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重大項目的論證、專家智庫指導咨詢等活動,提升專業水平,樹立行業權威,發揮名師領航作用。
3.實踐·服務:加強校企合作,搭建教師發展創新平臺。學校搭建教師發展創新平臺,促進校企深度合作。制定教師個性化培養方案,與合作企業聯合制定并實施團隊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培養方案,鼓勵其到行業企業兼職,深化技術服務和產品研發。安排企業實踐鍛煉,學校分期分批安排專業教師到相關企事業單位開展實踐活動,提高其職業技能和素養,讓專業教師成長為“雙師型”教師,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社會服務。制定兼職教師管理辦法,校企共同收集區域行業企業技術人才資料,做好兼職教師資源儲備。
4.激勵·優化:健全評價制度,以評測點驅動教師團隊發展。學校制定“雙培雙帶”教學團隊績效評價制度。首先,設計團隊教科研能力評價點,包括課題論證、方案制定等能力;其次,設計教師三個層次綜合榮譽增值評價點,關注團隊教師榮譽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再上一個臺階;最后,設計“雙師型”教師評價點,評定團隊“雙師型”教師的優質程度,關注團隊及成員是否關聯學校與企業的教育教學、技術研發和社會服務。
“雙培雙帶”,成效凸顯
通過“雙培雙帶”組建校本教學創新團隊,“靶向干預”提升教學團隊成員能力,學校教師隊伍在內驅力、協作力、產教融合力三個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1.學校教師內驅力得到激發,營造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教風。教師教學研究主動性顯著增強,教師教研活動出勤率由原來的78%增加到94%,教師主動參加團隊的教研和技術研發活動。教師團隊教研的自主性明顯提升,由以前的學校統一安排轉變為團隊自主安排教研活動,學校和企業的教研實踐活動數量增加1.65倍。教師團隊開展教研活動的自發性也得到增強,團隊自發邀請瑞安市教研員開展線上教研活動,頻次由原來的每學期2次增至每學期6次。
2.學校團隊協作力得到強化,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升。教師育人成效顯著。學生實現全部就業,就業對口率達58%。學生高職深造率位居浙江省中職學校前列,高職本科率年年創新高。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技能大賽屢獲優異成績,電子專業學生榮獲浙江省中等職業學校職業能力大賽一等獎、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三等獎。教師教科研成果豐碩。兩年來共有266人次在國家、省、市、縣級教科研賽事中獲獎,省級及以上榮譽20項。其中,校長謝炳沖領銜的教學成果獲浙江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案例獲浙江省優秀典型案例。教師綜合榮譽得到提升。學校現有縣、市級及以上骨干教師240名,其中21名教師在原有的(縣、市級及以上)綜合榮譽基礎上再上一個臺階;專業課“雙師型”教師增加了16名,比例達到93.4%。
3.學校產教融合力得到提升,打造教師發展創新平臺。學校聘任68名企業技術專家、能工巧匠擔任學校兼職教師,產教融合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另外,學校建立了一批省級和市級教師發展創新平臺。其中,謝炳沖領銜的校長工作室入選瑞安市名校長工作室;張再益領銜的電子專業教學團隊成功入選浙江省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是2021年溫州市入選的教學創新團隊;陳海斌領銜的藝術設計教學團隊和葉蕓蕓領銜的財經商貿教學團隊申報溫州市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謝炳沖 吳麗潔 金自強)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