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內涵 服務發展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雙高計劃”建設實踐
建校70余年來,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著眼交通強國、教育強國與高職教育內涵發展要義,為國家軌道交通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20萬名高水平技術技能型人才,2019年入選國家“雙高計劃”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雙高計劃”建設以來,學校將引領中國職教改革、支撐中國高鐵持續領先發展作為使命與擔當,辦學內涵不斷豐富,社會知名度、認可度、美譽度顯著提升,尤其近年吸引了一批本科畢業生前來就讀,在學生、家長和社會中引起極大反響。2021年,在中國高職發展智庫發布的“雙高”建設高職院校獲得國家項目數量匯總排行榜中,以22項標志性成果高居全國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前列。
“雙高計劃”建設成效
1.以人才培養為根本出發點
學校以加強黨的建設為發展改革頭號任務,扎實推進黨建“六項工程”,形成上下聯動、協同推進的“大黨建”發展格局。獲批1個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1門國家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獲得首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示活動一等獎1項。聚焦高鐵產業新變化,持續推動“三教”改革落地落實,豐富教學資源,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2項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通過驗收,8門課程被認定為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入選“十四五”國家規劃教材21種。實施“師德師風提升工程、教師職業能力提升工程、教學團隊建設工程、國際化水平提升工程”四大強師工程,雙軌對接,創新“四結合”評價模式。入選全國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典型案例2個,獲批國家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2支。
2.以政校企融合為創新點
學校以高鐵工程診療、駕駛安全保障、智能運維和下一代高速列車發展技術需求為突破口,匯集多方資源,實施“四大平臺”建設工程,全面提升應用研發能力和創新成果轉化能力。連續兩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獲得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3項,高鐵司機健康與安全研究中心被認定為國家協同創新中心。以人才、技術、產業升級為利益紐帶,通過創新校企合作體制機制,積極構建“產學研創”生態圈。獲省級首批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牽頭組建的鄭州鐵路高等職業教育集團入選國家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4個現代學徒制專業通過國家驗收。
3.以服務能力提升為支撐點
學校發揮鐵路辦學優勢,構建鐵路特色職業培訓體系,有效提升了學校服務交通強國、軍民融合、鄉村振興戰略的能力,成為國鐵集團紅十字救護員培訓基地,累計培訓紅十字救護員近萬人,入選首批全國急救教育試點學校。作為河南睢縣結對幫扶高校,助力睢縣脫貧摘帽。獲評河南省消費幫扶產銷對接專項行動先進單位、全省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單位。
4.以國際化辦學品牌為增長點
學校建立埃塞俄比亞詹天佑學院等3所海外分校和培訓中心,共同開發國際化多語種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教材、核心課程教學資源包、職業技能等級認證標準,打通了中國高鐵職教標準的落地渠道;選派骨干教師赴老撾執教,學校培養的老撾籍學員擔任“中老鐵路”萬象至昆明首發列車駕駛員;為“亞吉鐵路”培養埃塞俄比亞首批持證上崗的電力機車駕駛員34名,相關事跡被中央電視臺樹立為國際減貧培訓典型案例,為國際減貧、教學標準落地海外作出了突出貢獻,獲得世界職教院校與技術大學聯盟(WFCP)卓越獎。
“雙高計劃”建設的展望與思考
1.聚焦兩大目標,強化人才培養和技術技能服務
處理好標志性成果與整體建設成效之間的關系,發揮高標準引領、強類型特征、高質量改革、高效能產出的功能;打造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按照平臺各自不同的核心能力和功能,與重點專業群分工協作、優勢互補、形成合力,由強化硬件建設轉向注重由內而外的服務成效凸顯。
2.深化產教融合,優化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匹配
破解人才供給側與產業需求側不匹配問題,持續深入優化職業教育結構與產業結構匹配調整,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完善職業教育與重大產業布局匹配方案。對布點過多、供給過剩、就業率低的專業及時淘汰,對新興和未來專業進行擴容和培育,實現專業鏈與人才鏈、產業鏈與創新鏈同頻共振。
3.探索科教融匯,服務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
全面貫徹落實《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精神,緊密結合國家職業教育發展的頂層設計,在高質量完成“十大任務”基礎上,積極探索科研成果與教學資源的高效轉化,“政、行、企、校、科”多方聯動、協同創新,高質量服務國家戰略、融入區域發展。
(梁明亮 可心萌)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