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教育是生命的和諧律動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3-05-12  閱讀:次   |
42.9K

  教育的過程,其實就是走進生命的過程:走進自己的生命,才能了解自我,對人性有深入的思考;走進他人的生命,才能真正尊重他人,對課程育人、活動育人有更深入和系統的思考。

  走進生命才會尊重生命本來的樣子,生命與生命之間才會產生和諧的律動。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是一個聯動的過程。學生跟著教師動,教師跟著校長動,校長跟著時代的脈搏動,這種“動”和諧且有節奏,是為“律動”。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是提高人的生命質量和生命價值。從立德樹人的目標上說,教育是塑造人的事業;從課程建設的意義上說,教育是完善人的科學;從課堂教學的意義上說,教育是培育人的藝術。

  教育要有根有魂有本有源

  有根、有魂、有本、有源是教育成為“生命的和諧律動”的內涵實質。

  教育要有根。教育關注的是生命,生命無處不在。教育有根,就是要尊重生命,呵護學生成長。核心素養時代的教育將關照對象從知識轉向人,將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成長作為根本目標。

  教育要有魂。教育要關注每個生命獨特的生活節奏和規律。教師的成長、學生的成長都有其內在規律,學習有認知規律,學校有發展規律,時代有變化的規律。教育有魂,就是要尊重規律,順應時代發展潮流。

  教育要有本。教育者應始終堅守初心,去除那些不和諧、短視、急功近利的做法。教育有本,就是要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動搖,努力構建良好育人生態。

  教育要有源。教育要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價值觀和處世態度,推崇勵志自強的品質,呼喚對高品位文化藝術、精神生活的追求。教育有源,就是要正確處理人與自我、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從根本上應對和解決精神危機、信任危機、環境危機和人文危機。

  如何才能讓生命和諧律動

  踐行“教育是生命的和諧律動”的思想理念,需要我們重新審視教育的目標、過程以及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教育目標要以人為本。教育的目的是通過知識的學習和實踐體悟,實現人的自由、全面、和諧的發展。教育不只是讓人掌握知識以改造客觀世界,也應該讓人更好地適應環境、適應社會,幫助他們理解世界,探索未知,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平衡、和諧。就學校教育而言,關注生命就是要以人文本,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為學生營造一個健康、和諧、安全、快樂的成長環境;另一方面要關注學生多方面的發展訴求,既要努力幫助學生補短板,也要搭建舞臺讓學生發展特長、展現自我,使每個生命都得到充分生長,綻放獨特光芒。

  教育途徑和方法要和諧。“和諧”一方面指的是一個人在自己的生命中實現平衡的能力,因此,教育應促進學生智力、情感、意志、體魄等方面和諧發展、全面發展;另一方面,這種平衡還包括處理好與外界和社會的關系,所以教育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信仰,為學生成長提供支持和指導,并幫助他們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保持冷靜和謹慎。教育還應該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價值觀,學會與他人建立和諧的關系,學會處理和解決沖突和問題,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

  教育中不同元素之間適度協調、統一、平衡,才能使整個系統保持穩定、和諧、有序的狀態。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做好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v向上,不同教育階段之間要進行學段融通的一體化設計;橫向上,不同方面的教育內容要互為補充、相互促進。好的教育一定是和諧的、美的教育。

  教育過程要隨規律而動。教育是一個動態的、不斷變化的過程,它要求教育者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和需求,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使之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并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育活動中來,形成教育者和學生良性互動的局面。教育是一個能夠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參與和體驗的過程,這就要求教育者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內容,以適應學生的需求和社會的變化。教育過程應該注重探究性、實踐性、體驗性,讓學生在動態、活潑、多元的情境中學習,從而使學生不僅掌握學科知識,更掌握學科思想方法,能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形成積極的生活方式。

  “律動”是教育過程中應遵循的規律,是生命運動中表現出來的規律。了解和應用這些規律,才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和生命的和諧狀態。教育過程要“律動”,因為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必須按規律辦事,不能隨便亂來,也不能輕易“試錯”。教學要遵循兒童青少年認知發展規律,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由于認知水平的限制和學科知識的復雜性,思維能力發展是循序漸進的,比如從形象思維逐步向邏輯思維過渡、認知逐漸深化、關注范圍逐步擴大等。學校開展教育活動是有規律的,因為時代背景在變化發展,教育資源和教育要求也在不斷變化和升級,需要學校和教師不斷調整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以提高教育服務質量和水平。

  “教育是生命的和諧律動”是一種完整的、具有整體性和系統性的理念。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進入深化綜合改革時期,我們對“教育是生命的和諧律動”這一命題應有新的思考,“雙減”政策背后的教育生態重構、“五育并舉”育人方針的落實、素養導向的課程教學改革理念的落實、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路徑的探索、義務教育高質量均衡發展的實現,等等,都要求我們更加關注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充分考慮學生和教師的身心發展,實施個性化教育;更加注重教育內部及與社會各方面的綜合協調發展;更加注重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對教學質量、育人水平進行科學的評價,與新時代的新要求同頻共振。

  (作者付曉潔 系華東師范大學教育領導與管理專業在讀博士生,北京工業大學附屬中學黨委書記,北京市特級校長、正高級教師)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