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縣實驗小學 “四行”教育塑英才 “濱”紛校園譜華章
江蘇省濱海縣實驗小學始建于1941年,已有80余年辦學歷史。學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始于足下”為校訓,秉承“行知、行思、行美、行學”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區域教育改革和發展,形成了“一校四區”的集團化辦學格局。
行知:
力抓黨建,建設教師隊伍
濱海縣實驗小學明志立行,以黨建工作為引領,強化教師隊伍建設,組織黨員干部學黨史,到紅色教育基地參觀;把師德作為立校之本,要求教師利用“學習強國”等平臺,學習政治、法規和條例,開展宣誓活動,通過告家長書、家長會、班隊會等,向家長和學生作出簽名承諾,接受監督。
學校對教師提出“五重”要求,即重學習、重規矩、重自省、重標桿、重執紀,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通過“小紅帽電視臺”、“年級風景線”電子小報、校園公眾號等,評選“銀杏獎”“魅力教師”,弘揚正能量;推出“凡人微光”系列專欄,制作“星海育才”視頻,多視角宣傳校園先進人物和事跡。
學校成立了“黨員名師工作室”,組織送教下鄉,并在縣教育部門帶領下,與新疆察布查爾縣烏宗布拉克農村社區小學簽訂了結對共建協議,進一步擦亮“行+”黨建品牌,鍛造教師隊伍。
行思:
四點五環,構筑生本課堂
濱海縣實驗小學重視課堂生成和學生成長,引導教師學習新理念、探索新方法,以生為本,研究“生本”課堂,提出“四點五環”課堂結構。“四點”即智、能、情、意,代表學生的智力思維、能力方法、情志審美、意志品質;“五環”即備、引、學、思、行,代表教師預學研備、趣學善引、活學提升、悟學建模、研學融通。
在“四點五環”課堂模式中,教師通過備、引、學、思、行五個環節,反饋學生在智、能、情、意四個方面的學習效果,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融合,形成“教—學—評”一體化的行思課堂。
學校響應國家號召,貫徹“雙減”政策,探索“1+X”課后服務模式。“1”指開展基礎型課后服務,教師培優補差,分類輔導,指導學生完成作業;“X”指開展以個性化社團為主的課后服務,圍繞科創、文藝、綜合、體訓四個板塊,開設了創客、國畫、魔方、書法、籃球、圍棋等20多個社團,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學校創新作業設計,確保作業質量,嚴控作業總量,堅持作業公示制度,常態化督查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設計跨學科作業,開展實踐作業,如“種子發芽生長觀察日記”“傳承美食繪圖文,品評制作顯身手”等,拓寬學生認知視野,促進學生多元化智能發展。
學校還在教師中開展行思學研,組織教學基本功訓練,如“三字一話”過關測評等;組織語文、科學、英語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推行“微+”鏈式培訓模式,組織“PPT制作技巧與應用”“毛筆書法基本筆畫”“論文寫作的思路與素材收集”等培訓活動;幫助青年教師制定成長計劃,提高專業素養;推行讀書分享活動;開展“南北教育溧濱結對交流”;落實“領頭雁”工程,鼓勵班子領辦一個學科、蹲點一個年級、破解一個難題,定期召開行思分享會,持續打造團結創新、敬業奉獻、擔當善為的教師團隊。
行美:
“五育并舉”,塑造時代少年
濱海縣實驗小學重視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開展“唱支紅歌給黨聽”、“閱讀紅色經典,重溫紅色記憶”讀書節、“學黨史、頌黨恩、聽黨話”主題征文和繪畫評比活動,涵養學生的精神正能量,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學校重視養成教育,構建“行美”教育體系,圍繞有序活動、主動問候、言談規范等16項內容,引導學生在生活上自理、學習上自主、常規上自律、交往中自信、人格上自強,塑造全面發展的好少年。
學校重視心理教育,推出“關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活動,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普測,對有需求的學生進行心理疏導;開通“實小之聲·心靈有約”熱線,每周開展一次專題心理輔導;在校園增設“心語信箱”,做到有信必回、有惑必解;開放心理咨詢室,開展“傾聽一刻鐘”“關愛幫扶”等活動,安撫學生焦慮情緒,糾正不良心理,引導學生克服困難,保持樂觀,樹立自信。
學校開展“四儀”教育,舉辦“萬里鴻雁傳真情,民族團結一家親”、“請黨放心,強國有我”、尋訪“強富美高”新濱海等活動;結合學科、時節和周邊資源,開展實踐研學活動;結合傳統節日,舉辦“親近民俗”等活動。學生學會熱愛自然,敬畏生命,愛上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了家國情懷。
學校把勞動教育納入課程體系,定期舉辦“系鞋帶”“家務勞動小能手”等主題活動,開展以“勞動,見證成長的幸福”為主題的勞動技能大賽,推動“班級小家務”建設,組織學生參觀蘑菇培育基地、花卉盆景園等,引導學生參與勞動實踐,培養勞動意識和勞動品質。
行學:
文化立校,創設優質校園
學校堅持文化立校,將“行”文化可視化:校訓墻上書寫“行”文化的內涵解讀,教學樓過道被設計成“行”文化展廳,走廊、長廊展示和“行”文化相融合的安全教育、廉政文化、藝術展示、科技成果等,新建了生命安全體驗館。
作為省級籃球傳統項目校,學校每日組織籃球活動,每月進行花式籃球驗收和技能考核,定期舉辦籃球節;開展“我與籃球”系列主題實踐活動,如“我和籃球合個影”“籃球創意秀”“籃球名人卡片”等;高年級學生用作文、詩歌等記錄和籃球有關的點點滴滴。央視體育頻道《籃球公園》欄目給予專題報道。
學校也重視科技教育,添置了3萬多冊科技類圖書,開設STEAM科技、機器人、電子百拼等課程,先后有28人在省、市青少年機器人大賽中獲一等獎,4名學生參加2022年世界機器人大賽,省電視臺《我們愛科學》欄目組多次到學校錄制節目,學校獲批鹽城市科普教育基地校。
學校重視家校共育,成立了校級、年級、班級三級家委會,定期舉辦“家長開放日”“校長接待日”“云上家長會”“萬師進萬家”等活動;開發家校共育課程,錄制心理健康教育課,承辦縣級家校共育大講堂,推行親子共讀和親子互動活動,引導家長科學育兒,獲得了廣泛好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濱海縣實驗小學堅持“行”文化,創“濱”紛優學教育品牌,取得了累累碩果,先后榮獲江蘇省文明校園、江蘇省教育工作先進集體等近百項榮譽稱號,80多名教師被評為“優秀教育工作者”“模范教師”等。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濱海縣實驗小學將再接再厲,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優秀人才,為祖國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濱海縣實驗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 陳建銀)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