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第四初級中學 以德潤心促成長 活力施教激潛能
為實現建設“美好教育新高地”的奮斗目標,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第四初級中學聚焦培根鑄魂,以德育人、以智啟人、以文化人,踐行“愿為而有為,肯為而力為”的擔當精神,盯緊目標乘勢上,激發活力奮勇行。
學校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聘請全國知名德育專家示范指導,形成了既符合時代要求又有學校特色的“1268”德育框架。“1268”德育框架即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文明學生,建美麗校園”為主題,發揮黨員干部、骨干教師兩者的帶頭作用,著力構建核心價值引領人、主題教育激勵人、校園文化熏陶人、實踐活動鍛煉人、自主管理培養人、“三位一體”共育人六大德育框架,從道德評價激勵、主題升旗、主題班會、趣味“五早”、多彩“五操”、“三個創建”、班級文化、全員育人八個方面落細落小落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堅持“活力教育”核心理念,圍繞活力德育、活力文化、活力課程、活力管理、活力課堂、活力師生,頂層設計“活力教育”發展框架。2017年11月,學校獲評“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強化德育陣地建設,讓學生擁有行穩致遠的向善力
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作為陜西省德育“樣板工程”,第四初級中學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于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照亮、照遍、照透校園。
首先,創建青少年黨校。先后開展“全員學黨史”“紅歌唱黨史”“影像觀黨史”“繪畫描黨史”“游學看黨史”“演講講黨史”等主題活動,助推黨建引領德育發展,將愛黨愛國教育納入思政課程,引導學生知黨、愛黨、跟黨走,進一步堅定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理想信念。其次,持續深化“1268”德育成果,通過管理自制行規范、行為自律促養成、活動自主強能力、精神自強促發展等一系列措施,力促“活力德育”模式的逐步完善。此外,學校還提出了“八德”,即“課德、儀德、會德、口德、行德、衣德、食德、網德”,確立學生的行為養成目標,通過趣說、吟唱、妙演、巧繪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將其內化為學生的精神追求、外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為學生終身幸福成長強基固本。
銳化課程改革勢態,讓課程擁有潤澤生命的創造力
“活力課程”是學校的重要產品與“核心供給力”。讓教育回歸生活本真,讓學生充滿生命活力,是第四初級中學所有教育者共同的教育理想。
學校建設“活力課程”體系,為學校高質量發展助力。一是確保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課程。二是系統設計校本課程,促進德育課程框架化,引領師生發展,浸潤師生心靈;生命課程起始化,關注生命價值,倡導生命關懷;安全教育課程化,持之以恒常態開展。三是創設特色課程,鼓勵社團教師在融合國家課程和校本課程的基礎上實現藝體發展與課堂教學“雙軌并行”。以“動”健體、以“樂”修身、以“畫”構美、以“手”創新,以美育美、各美其美。“活力課程”的建設是一項全面、綜合、長期的工作,需要調動全體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校確立了提升教師工作活力的三個層次,即以快樂生活點燃激情、以研究熱情促進成長、以質量意識激活狀態,培育師德高尚、樂于教學、敢于創新的活力教師。
學校教導主任李昕堅定地說:“充分賦權給師生,發揮團隊的聰明才智,全面實施‘活力課程’,將使全面培育新一代人才的育人之路越走越寬廣。”
優化文化育人氛圍,讓學校擁有蓬勃發展的凝聚力
好的教育,并非塑造“誰”,而是點燃“我”。雷紅武校長認為,學校文化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力量,雖然無聲無息,卻能對置身其中的每一名師生產生深刻的影響。學校要激發師生的生命活力,讓他們成為“大美四中”文化建設的主人。
活教活學,力行力臻。學校踐行“四三三”環境文化,即:校園的結構布局分為四個區——活力實踐區、活力養成區、活力暢想區、活力運動區;建造三個廣場——格致廣場、筑夢廣場、思源廣場;三棟教學樓通過廊腰、復道相連,分別命名為“凌云樓”“敏行樓”“勵學樓”。移步其間,紅色文化、黨建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等潤物無聲。學校按照“發展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學校”的工作思路,創新建設“一樞兩翼六中心”機制,形成“活而有序、活而有法、活而有效”的“三有”管理模式。施情于人,感化教師,讓管理成為一種引領、一種導向、一種激勵,實現良性循環。學校還堅持開展“6+”班級文化建設活動,以喚醒學生自我意識、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展示班級風采為主題,內容主要包括教室布置、手機使用、廁所革命、垃圾問題等。此外,學校還強調餐廳文化、寢室文化、禮儀文化等文化建設,守正創新,構建多重文化育人格局。
不言春作苦,?重撍鶓。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第四初級中學堅持以德潤心促成長,活力施教激潛能,傾心打造一座學生蕩舟學海、增知長智的書香樂園,一座教師傳道解惑、求索進取的精神家園,一座社會滿意、安全和諧的活力校園。(雷紅武 田競 楊鳳 )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