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廈門市思明小學STEM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跨學科項目式學習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3-07-12  閱讀:次   |
42.9K

  STEM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4門學科的英文首字母,但STEM理念并不是幾門學科的簡單疊加,而是一種相互融合的跨學科教學理念,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及合作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以STEM理念為依據開展小學數學跨學科的項目式學習,能夠科學整合數學與其他學科的知識,改變數學教與學的模式,讓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各學科知識的價值,同時像工程師和首席執行官一樣學會拆解任務、團隊協作。廈門市思明小學堅持奉行“德育為先,教學為主,育人為本”的辦學思路,扎實開展STEM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既指向核心概念的深度理解和高階思維的發展,又指向創新應用、問題解決、合作溝通等跨學科能力的培養,成效斐然。

  “打地基”——制定明確的項目式學習目標

  基于STEM理念的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既包含解決真實問題過程中的思想方法與知識技能,又包含學科核心素養。學校將培育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作為項目式學習的目標,在整合的過程中逐步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科學梳理小學數學不同學段的學科核心素養、學習素養,形成項目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主體結構。將第三學段“圖形與幾何”領域的數學核心概念提煉為“度量多邊形的面積”“度量立體圖形的體積”等,利用數學核心概念來統攝下位知識如多邊形的面積、組合圖形的面積、不規則圖形的面積等,形成關聯結構,也可進一步形成教學路徑的暗線,即從一維(線)到二維(面)到三維(體),讓學生在項目推進過程中逐步感悟長度、面積單位的疊加,形成結構化的知識,夯實量感、空間觀念和推理意識等核心素養。賦予核心問題情境性,將小學生生活、文化中與數學學科知識密不可分的應用或項目帶進課堂,驅動學生投入情境思考、探索,拆解核心挑戰問題,完成項目的設計與產出。

  “蓋樓房”——整合鮮活的項目式學習內容

  數學學科與藝術、勞動、科學等眾多學科有著密切的關聯。基于STEM理念的項目式學習并不是簡單的線性過程,而是要打破學科邊界,以學科整合實現學科之間的內部關聯。學校科學統整不同課程,從知識、經驗與社會三個方面整合跨學科的知識與技能。

  扎實推動知識的融合。在《圖形的運動(三)》“怎樣讓皮影人物的關節活動起來?”教學中,引入了與工程有關的皮影戲人物和道具的制作,與科學有關的光的傳播、影子的變化和熱傳遞,與技術有關的皮影戲中的制皮、畫稿、過稿、鏤刻、敷彩、發汗熨平,以及皮影戲故事的錄制方式(定格動畫),形成新的教學模式協同教學,實現基于STEM理念下的跨學科項目式學習。

  積極推動數學思想方法的整合。將“雨水花園”項目中的子任務“搭建一個長方體花箱”進行拓展,把數學活動中搭建長方體框架與勞動活動中利用榫卯技術搭建長方體整合在一起,更科學、更安全地搭建牢固、美觀的花箱。

  “驗成果”——全面評價項目達成效果

  基于STEM理念下的跨學科項目式學習的評價應當是多元、多維度的,需要利用組合的評價工具才能全面、系統地評價學生取得的成就。學校構建科學的小學數學跨學科項目式學習體系,既關注學生終期考試的成績,又關注過程性評價及表現性評價。

  采取評價量表的形式進行過程性評價,縱向設計“計算解釋”“方法遷移”“結構運用”三個維度,橫向選擇“普通組長”“熟練級”“專家級”三個維度,關注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情感態度等,評價項目探究過程中的過程性結果,引導學生及時反饋和調整。實施多維度總結性評價,從“項目方案“項目方法”“項目合作”“成果介紹”“項目應用”等入手,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情感態度等進行評價。

  “聚力量”——培養項目式教學團隊

  新的時代對教育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將新課標理念深度融入小學教育教學,敏銳捕捉、不斷創生、有效融合新的教育理念與教學資源,學校多措并舉提升教師教學素質與能力,培養優秀的項目式教學團隊。

  數學教研組以課程標準為依據,以“三核課堂”為基礎,以單元整合為視角,推進學科作業設計研修活動,讓作業設計成為提升教學質量的“先手棋”和切入口。全員參與市區兩級培訓,積極開展校本研討,線上線下學思研并進,不斷深入探索,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形成數學核心素養。定期舉辦“啟思·明道”教師專業發展年會論壇,秉持“善思明理”的辦學理念,讓教師在交流中進步、在分享中成長。派員參加思明區首屆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教研(備課)組長培訓班,聚焦“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綜合實踐教學”,切實提高綜合實踐校本研修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不斷提高學校綜合實踐活動教育教學質量。

  (馬玨瑩)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