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師范大學 “新文科”賦能高師舞蹈教育高質量發展
新文科建設是國家宏觀戰略下對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一次變革,其基本思路是提倡學科重組與人才培養,重視擴展跨學科知識體系,推動學科向更高水平發展。為適應新文科發展新趨勢,西北師范大學舞蹈學院立足西部,以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遵循舞蹈學科發展規律,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在專業革新、專業布局和課程設置等方面積極探索推進新文科建設的實踐路徑,努力培養高水平的舞蹈教育、舞蹈表演及舞蹈理論研究人才。
理念之新:
從強調“技能訓練”轉向重視“綜合素質”
近年來,西北師范大學舞蹈學院為培養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應用型復合型新文科人才,逐步深化舞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從早期以“培養舞蹈專業人才”為目標的精英型舞蹈教育到當今時代以培養“知識+能力+素質”的綜合型舞蹈人才為目標,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通識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勞動教育”的多元化、素質型人才培養理念。
第一,在通識教育上,學院對通識教育課程結構及學時學分進行調整,設置包括文史經典與文化傳承、文明對話與國際視野、哲學智慧與批判思維、科技進步與創新精神、經濟活動與社會管理、藝術品鑒與人文情懷、成長基礎與創新創業、從師能力與教師素養八個系列通識教育選修課,涵蓋人文、科技、藝術、政治等學科,鼓勵教師開設學科交叉性強的通識課程,引導學生提升文化藝術修養與道德判斷能力。第二,增加思政、實踐類課程學分比重,推進實施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和科研創新計劃項目換算學分,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領和實踐能力培養。第三,為進一步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學院與國內外著名高校密切合作開展本科生交流學習項目,并帶領學生參加歐美孔院巡演、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中國文聯《百花迎春》晚會、中國上海世博會甘肅活動周開(閉)幕式、中國機器人大賽頒獎晚會、全國素質舞蹈教育高峰論壇專場演出、甘肅省大學生運動會(第二、三屆)開閉幕式、臨夏回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花開河州》大型文藝演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展演《春綠隴原》、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致敬百年》等大型活動。
模式之新:
從學科“孤島”走向新文科的“科際融合”
在過去傳統文科背景下,西北師范大學舞蹈學院主要通過學科的不斷分化來推動人才培養的規模化與專業化進程。與此同時,舞蹈教育人才培養類型單一、知識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鄧小娟教授在此階段提出了舞蹈界“智慧型舞蹈人才”培養模式,即舞蹈教育所培養的人才應具備從事舞蹈藝術實踐、舞蹈表演、舞蹈教學、理論研究等工作的知識與能力,注重以多學科為基礎的專業設置模式,強調舞蹈教育從“舞蹈人”成為“舞蹈文化人”的教學方向。新文科注重對接社會需求、強調學科交叉融合,學院以新文科建設為契機,賦能舞蹈教育高質量發展。
在實操層面,學院借鑒新文科建設人才培養先進理念與培養模式,打破學科、專業、課程壁壘,對學生進行厚基礎、寬口徑的培養,經過半年左右學習后,再將學生分流到舞蹈學、舞蹈教育和舞蹈表演三個方向,舞蹈學方向旨在培養文、舞全能的舞蹈基礎理論、應用研究理論和舞蹈普及教育工作的專門人才。舞蹈教育方向旨在為西部基礎教育培養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以舞蹈教育為主,兼及其他藝術教育的一專多能型基礎教育師資。舞蹈表演方向旨在培養能在社會藝術團體、企事業單位等從事藝術工作的高水平舞蹈演員和文藝骨干。另外,除了強專業,也要拓視野,在綜合性上,學院始終堅持以多學科為基礎的高等舞蹈專業設置模式,“以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為支撐,以藝術教育為鏈接,以舞蹈教育為核心”是學校舞蹈人才培養亮點。在課程設置上,專業課程除舞蹈過程(表演、舞蹈編排、舞蹈評論)、舞蹈知識(舞蹈要素、舞蹈史、人類學、各種舞蹈文化形態)外,同時開設舞蹈科學(解剖學、身心學、運動技能學、損傷預防)和影響舞蹈的其他因素(各類術語、舞臺燈光、表演技巧)等課程,將舞蹈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交叉,培養高層次舞蹈人才。
方式之新:
從單一封閉教學轉為多元協同教學
伴隨著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知識的產生和傳播方式已經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給高等師范院校舞蹈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帶來更多機遇與挑戰。“一人之力難以擎天,眾人之肩定能填海”,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及人才競爭力,西北師大舞蹈學院改變以往各自獨立發展的思路,通過理論引領、共建共享、聯合培養等方式,加強高校間、高校與政府部門間、高校與中小學校間的合作,實現舞蹈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成果的共享,促進舞蹈教師培養質量和專業化水平。首先,學院立足敦煌文化資源,發揮區域引領示范作用,通過在國內搭建平臺,舉辦“一帶一路”兩岸文化交流論壇、全國舞蹈審美教育聯盟年會暨敦煌國際研討會和絲綢之路舞蹈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等,促進高校間優質資源的共建共享。其次,學院積極推進“甘肅省中小學舞蹈美育進課堂活動”“愛在遠山”等藝術教育精準扶貧行動,為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及少數民族地區的藝術教育貢獻力量。
基于協同育人理念,學院利用西北師范大學專家團隊及課程資源,促進與中小學校間的合作共建。一方面,依托高水平體育、藝術學科優勢,有效統籌學校各類體育藝術教育資源,整合舞蹈、音樂、美術、體育等專業,豐富課程資源,提升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素養,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另一方面,通過建設高質量的卓越舞蹈教師協同育人平臺,匯聚優質教育資源,形成了一支以“體育美育教育學科帶頭人+中青年骨干教師+大學生志愿者”為主體的“體育美育浸潤行動幫扶團隊”,將校內培養與校外實踐融會貫通、連成一體,共同造就卓越舞蹈教師。大力推進“互聯網+”“教育技術+”等信息化手段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運用現代科技成果為舞蹈教育服務。鼓勵教師使用智慧教室、智能平臺授課,探索翻轉課堂。不斷探索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創新,打造一批線上線下融合的優質課程,如“敦煌舞基礎訓練與表演”課程。這些精品課程的建設,讓教師的教學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示、讓學生在課上課下得到更加充分的指導,推動了舞蹈教育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王福平)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