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 構建醫學類院!叭省蔽幕驹阜⻊阵w系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3-03-03  閱讀:次   |
42.9K

  大學生志愿服務是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在長期的志愿服務實踐中,堅持以立德樹人作為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經歷三個發展階段,逐漸形成了服務理念清晰、隊伍建設有力、活動特色鮮明、保障機制健全的“三仁”志愿服務文化體系。本文系浙江省高職院校黨建研究會“黨建引領‘555’型志愿服務賦能醫養結合社區養老的路徑與策略研究”(2022A18)成果。

  問路“仁心”,志愿服務初顯規模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的前身是創辦于1915年的金華福音醫院高級護士職業學校,百年的發展征程,形成了上善若水的仁醫文化,一代代師生為增進健康、改善環境質量貢獻著自己的勤勞和智慧。1978年—2006年間,學院以雷鋒精神為源泉開展志愿服務。

  出于醫學人的職業自覺和社會使命,有著較強的組織號召力的師生凝聚在一起,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雷鋒做好事”“爭創國家衛生城市”等活動中,盡管沒有固定的成員和統一的章程,但師生積極利用業余或空閑時間參與志愿行動。在這一時期,學校開展的志愿服務側重于公益性基礎性項目,服務內容與自身的專業結合度不高,知識技術含量有限;粗放型的管理缺乏對應的激勵機制,志愿者也缺乏相關專業培訓。針對志愿服務中發現的問題,學院深入研究先進案例,在志愿服務初見規模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改進與優化機制。

  擇路“仁心”,開展專業化志愿服務

  2007年,學院成立青年志愿者組織,依照《浙江省志愿服務條例》開展活動,步入規范化發展軌道,以“健康快車關愛生命”為服務理念,迎來了組織結構健全、專業化程度高、項目內容豐富、量化評價標準的新時期。

  組織結構團隊化。學院利用學科和人才優勢,組建由臨床專家和師生組成的“醫路健行”志愿服務團隊,下設健康教育、急救培訓、養老護理、醫療保健服務隊,健康教育服務隊下設公眾健康教育和特需健康教育工作組,以更科學系統的組織架構開展志愿行動。

  服務工作網絡化。精準對接服務需求,與有關部門合作建立長期幫扶機制。與金華市8890便民服務中心對接搭建平臺,第一時間接收居民的幫扶信息,啟動“組織派單—師生接單—開展服務—效果評價”工作程序。

  服務項目專業化。緊隨國家政策導向,學院開啟了“時間+體力+知識+技能”志愿服務“四走進”項目,走進社區農村、走進中小學校、走進企事業單位、走進網絡,提供健康教育、院前急救培訓、心理健康、康復保健、送醫送藥等服務。

  服務成效數據化。分門別類建立志愿服務時長標準,讓黨員、入黨積極分子、黨校學員、普通學生充分發揮社會價值,并將服務時長作為評優評獎、推優發展的依據之一,取得了顯著成效。

  行路“仁心”,建立標準化志愿服務體系

  2017年,隨著《志愿服務條例》的頒布,學院志愿服務體系進一步規范完善。按照《關于推進青年志愿服務工作改革發展的意見》文件精神,學院融合辦學傳統和辦學特色,進一步提煉總結了仁心、仁愛、仁術的“三仁”志愿精神,賦予志愿服務文化新的時代內涵。

  制度化建設。這一階段,學校從全國示范性高職院校邁向全國“雙高”A檔,帶動了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的探索。學院對標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務對象和志愿服務組織的合法權益,理順組織體系,健全管理機制、宣傳教育機制、保障和激勵制度,形成了“志愿服務崗位職責”“志愿服務標準”“志愿服務獎懲標準”等細則性制度。

  標準化流程。對標《志愿服務組織基本規范》,學院圍繞基礎條件、服務資源、服務能力、服務機制、服務效果、信用與榮譽等評價尺度進行逐一梳理,將志愿者招聘、注冊、培訓等各環節流程標準客觀化、可視化,設計完整的路線圖、時間表和評價標準,研發醫學生“仁心指數”評價系統,全覆蓋分層次推進志愿服務工作。

  系統化運行。學院以滿足群眾多元化的健康需求為導向,以現代疾病三級預防五級服務為重點,深化校內“招聘、注冊、培訓、服務、激勵”內循環,拓展“學校+社區+家庭+養老機構+醫院”外聯動,以社區為中心,建立“555”系統化醫養健康志愿服務運行模式,助力基層治理創新。

  信息化管理。以志愿服務平臺“志愿匯”為依托,學院綜合運用多個互聯網平臺,在志愿者招募及注冊管理、信息維護、服務考勤、星級評定、網絡培訓、教學資源等方面整合資源,提高管理效能。為了讓師生及群眾更便捷地參與志愿服務,學院研發“仁心”志愿服務云系統,加快提升校園文化軟實力。

  推廣應用標準化志愿服務體系

  近年來,學院不斷深化標準化志愿服務的實踐探索,用先進的文化理念引導學生,以高質量的專業援助惠及民生,逐步實現政治價值、德育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構建標準化志愿服務機制保障。深化“三仁”文化內涵,以醫學生“仁心指數”評價系統、“仁心”志愿服務云系統為抓手,科學完善隊伍建設、組織架構、項目管理、平臺維護、文化宣傳、機制建設,先后培養了若干個志愿服務知名品牌,形成以“醫路健行”為主品牌、若干個基于專業特長的子品牌。

  開展志愿者投入和價值評價(VIVA)研究。把志愿服務活動作為項目進行量化評價,對比志愿者與該崗位全職工作者的服務時長,通過志愿者人均成本和貢獻分析,得到志愿者總價值/志愿者總投入=VIVA比率,開展志愿者組織經費投入與服務成效分析,以此篩選志愿項目、優化組織方式,提高資金投入的使用效率。

  為推進“雙高”建設提供動力支持。醫學生是開展志愿服務的主體,更是受教育的客體。學院通過志愿服務提高學業自我效能感,加強激勵,引導師生激發、維持參與志愿服務的內在動力,實現個人、學校和社會多贏,探索推進職業教育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路徑。

  優化和創新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五元聯動”構建以青年志愿者為主要力量、社區志愿者為有生力量的隊伍結構,推動社區醫養健康資源共享共建共治共融,探索志愿服務信息轉化為信用評價模型、政府部門購買志愿服務有效供給的運作方式新跨越。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積極開展志愿活動,著力探索構建科學系統的志愿服務體系,產出了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課題“‘555’型志愿服務賦能醫養結合社區養老實證研究”、浙江省高職院校黨建研究會課題“黨建引領‘555’型志愿服務賦能醫養結合社區養老的路徑與策略研究”等科研成果,為志愿服務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提供了科學指引。學院將進一步秉承至精至善的辦學理念,持續深化內涵建設,不斷提升辦學質量,努力譜寫百年醫學教育新篇章。

  (周宏 盧惠萍)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