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臺州職業技術學院 校家社協同 共畫心理育人同心圓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3-06-30  閱讀:次   |
42.9K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關系到青年學生的素質發展,也關系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學校學習是學生成長過程的一部分,但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根源往往還與家庭、社區、社會等因素密切相關。近年來,臺州職業技術學院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加強和改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人才培養重要內容,從工作機制、聯盟平臺、宣教活動等三方面著手持續深入推進“三個一”,積極發揮學校在校家社協同心理育人中的主導作用,推動形成心理育人合力。

  健全一套工作機制

  構建校家社共建新格局

  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標準化建設,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調查、咨詢、疏導、危機干預體系,定期組織輔導員、班主任、班長、團支書、寢室長開展心理健康意識、心理危險信號識別、常見心理問題處理等方面的培訓,建立起“守門人”信息報送制度,織牢“校—院—班—寢”四級心理危機防護體系。在此基礎上,出臺《臺州職業技術學院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多主體協同育人工作實施方案》,建立以分管校領導為負責人,宣傳部、學工部、教務處、后勤處(醫療部門)、保衛處、團委、二級學院參與的校家社協同育人工作委員會;強化工作目標,細化工作職責,各院處各司其職,暢通家校溝通渠道,開展親職教育和親子教育活動;推進與精神衛生機構、醫院、社會心理專業組織以及教育、公安、網信、法律、媒體等部門的協同合作。強化專業支撐,成立“校家社協同心理育人”工作室,鼓勵科研機構、教師團隊開展校家社協同心理育人理論與實踐研究,以一體化推進的方式開展校家社協同心理育人工作,進一步提高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搭建一個聯盟平臺

  整合校家社共育新力量

  牽頭共建校園心理健康聯盟,加強與家庭、社會組織、醫院、政府部門的協同,多場景同向發力,疊加心理育人成效。與18家省內外的專業社會機構簽訂了協同合作協議,通過協調家庭居住地社會專業力量介入的方式,為有需要的學生家庭提供支持、矯正,甚至法律援助服務,優化學生的社會支持生態系統;共建“幸福研習工坊”校家社協同心理育人平臺,每學期聯合社會專業組織至少組織2次家庭教育指導與互動活動。建立家校協同平臺,通過家校協商機制,通過開展線上家長會、云家訪、家校聯動共上親子心理課等形式協同育人;發現和邀請一批有一技之長的家長,參與學校第二課堂和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展“醫校共建青春健康行動”項目,與臺州市第二人民醫院、臺州市婦女兒童醫院等精神衛生機構建立定點合作關系,以健康問診、心理科醫師入駐等形式,為學生和家長提供青春期保健、精神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服務;開設危急重癥心理疾病(專科)綠色通道;提供個性化心理健康管理服務;開展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艾滋病防治等主題的健康講座等。與教育、公安、網信等部門合作,提升學校心理危機事件中的應急處置能力。

  開展一批宣教活動

  統合校家社共融新理念

  數字化賦能,建立家校溝通聯系平臺,面向全體家長每年開展2次線上或線下家訪,完善立檔追蹤、家校會商機制,暢通家校溝通途徑。將家校協同心理育人理念宣教貫穿大學生涯全過程,常態化組織師生家長見面會,編發《親子指導手冊》,每學期至少組織2次線上線下親子心理課或家庭教育指導活動,為家庭提供支持、宣講、輔導等服務。學校心理專家走進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共建心理知識科普平臺,通過開設微信公眾號、抖音號等形式,面向全社會普及宣傳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典型案例宣傳,營造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在FM98.7頻道,打造“府城傾聽”心理服務節目,每周一期,傳播心理健康知識,截至2023年2月,已播出80余期節目,取得了良好的反響。開設“親子及家庭關系心理坊”微信公眾號,目前已編發親子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導圖文80余篇,共計8萬余字。

  臺州職業技術學院積極發揮自身在校家社協同心理育人中的主導作用,著力優化整合多維資源,尋求育人實踐“和諧共振”的新途徑新力量,高效達成心理育人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場域的能級提升。短短一年多的時間,“校家社協同心理育人”工作室主持的6項校家社協同心理育人課題獲市廳級及以上課題立項,其中國家教育部門人文社科研究專項1項,1項研究成果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實踐應用項目獲批中國成人教育協會“校家社協同育人項目”首批實驗基地;校家社協同心理育人先進做法受邀在浙江省高職院校黨建研究會年會上作典型發言,校家社協作協同協調、共建共育共融共享的大格局逐漸形成。

  (徐增杰 張莎嬋 周怡青)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