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長江師范學院音樂學院 推動民族樂團發展 深化民間音樂研究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3-07-10  閱讀:次   |
42.9K

  長江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民間音樂研究與實踐,在民族器樂專業組建民族樂團,在民間音樂創作和舞臺實踐上取得突出成績。民族樂團的成立不僅為民族器樂專業學生開展專業實踐提供了重要的平臺,也與民間音樂創作相結合,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水平和藝術文化修養,進一步滿足時代發展對民族音樂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

  組建學生民族樂團

  推進民間音樂傳承與實踐

  長江師范學院音樂學院2015年組建“佳音”民族樂團,由學院專業教師擔任指揮和排練工作,樂團成員均由民族器樂專業學生組成。“佳音”民族樂團以開展民族器樂專業實踐為主要目標,旨在引導學生在舞臺實踐中不斷提升民族器樂表演水平。指導教師根據音樂專業教學要求,在民樂合奏、民樂重奏等領域開展教學指導,讓學生掌握特色化的民族器樂表演技能,培養了一屆又一屆的民族器樂表演人才。

  通過成立民族樂團,學院進一步豐富和優化學生的社會實踐方式,充分踐行民族器樂專業實踐教學要求,讓學生獲得直觀體驗,幫助學生建立對自身專業能力的客觀認知。每學期藝術實踐周的樂團匯報展示、樂團專場音樂會等活動,也讓民族器樂教師根據演出反饋及學生表演狀況,對教學計劃和專業指導進行相應調整,提升了民族器樂的教學質量。同時,以民樂團演出為依托,學院開展的民族音樂實踐為文化市場帶來更多豐富內容的同時,也有效實現了對民間音樂的傳播和弘揚,吸引更多人參與到民間音樂的傳承中,感受民族民間音樂的藝術文化魅力,為推動地方精神文化建設貢獻了力量。

  成立美育中心

  豐富民間音樂研究

  為了進一步推動民族民間音樂研究,音樂學院建立了長江師范學院美育中心,依托學校的教育和科研資源,為民族器樂藝術實踐增添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豐富內容,促進了學院教學的特色化創新發展。與此同時,長江師范學院美育中心也進一步深化民族器樂專業教育與實踐的藝術文化內涵,開展豐富的舞臺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

  學院深刻認識到,民族器樂專業的人才培養除了具備專業的演奏能力之外,還應具有相關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內涵。從這一理念出發,學院積極引導民族器樂專業學生深入學習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理論,參與民族樂團排練演出、社會實踐等活動,為更快適應工作崗位打下重要基礎。

  學院將美育研究與民間音樂結合起來,帶動學科教學和實踐,不斷發展創新,并著手準備創作學院的原創器樂作品、民間舞蹈作品,為專業社會實踐開辟了新的路徑,也進一步展示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音樂元素魅力,充分實現美育價值與傳承價值。

  學院成立美育中心能夠進一步深化民族器樂教學的育人功能,引導學生在民族器樂專業學習中深入了解民族器樂的藝術文化內涵。這不僅能夠促進學生開展具有藝術文化感染力的民族器樂表演,還能夠促進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藝術文化素養,從而真正實現高校藝術美育的作用。基于民族器樂教學所開展的美育工作,能夠將藝術類學生的綜合發展置于藝術教育的重要位置,從而不斷推進學院民族器樂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和民族器樂專業師范課程建設,使學生不僅能夠成為具有高水準的民族器樂藝術表演人才,同時也能夠使學生以藝術師范教育的要求和育人目標,重視自身專業藝術文化和綜合素養的發展,從而為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深化民族樂團藝術實踐

  提升民間音樂育人實效

  在演出實踐中,音樂學院民族樂團是學生深入理解民間音樂藝術文化的重要平臺,通過多元主題的專業實踐,不斷強化專業教學與相關課題研究。民族器樂表演蘊含著民族文化和民間音樂所帶來的強大精神和情感凝聚力,“佳音”民族樂團自2015年成立以來,先后舉辦了三場樂團專場音樂會,每學期的藝術實踐周參與樂團匯報演出,也讓學生通過參與演出,親身感受民族音樂的無窮魅力。

  在排練與樂團管理中,通過考核每一屆民族器樂專業學生的專業水平,挑選學生加入民族樂團,進行每周的樂團合奏、重奏訓練,并在大學一年級到三年級呈階梯式人才儲備。不同專業的學生加入民族樂團不同的聲部組,并挑選專業的聲部組學生擔任聲部長,負責管理該聲部的排練,還作為指揮教師的得力助手,及時溝通交流情況,促進樂團演奏水平的良好發展。

  學院將民族樂團的藝術實踐作為高校藝術教育的延伸,為民族樂團提供了舞臺實踐的機會和平臺,每學期開展藝術實踐周舞臺展示,專場音樂會、校內外的社會實踐等活動,以民族民間音樂的文化發展需求為導向,帶領學生加強對民間音樂文化的理解,將傳統音樂融入到表演創作中,讓學生真正成為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人。

  推動高師民族樂團發展

  踐行民間音樂發展理念

  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發展,需要借助高校的音樂教學實踐和人才培育加以實現。長江師范學院音樂學院開展的民族樂團專業實踐,在民族器樂學科專業教學方面能夠實現創新發展,超越傳統的藝術理論教學和專業技能教學范疇,讓民族器樂專業的人才培養進一步符合藝術服務和藝術價值創造的社會需求。學院緊跟時代發展對民族民間音樂傳承提出的新要求,不斷探索教育教學創新,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民族樂團原創作品《白鶴梁情思》于2017年獲市級大學生藝術展演器樂總決賽二等獎,于2019年獲市級大學生藝術展演器樂總決賽一等獎;2022年12月,樂團演奏作品《大宅門寫意——盧溝曉月》獲第十一屆國音杯民族器樂大賽團體組一等獎。

  與此同時,學院開展的樂團實踐連接起了高校音樂教育與社會精神文化發展日益升級的多元需求。在民族器樂專業人才培養方面,一方面,依靠學院專業指導教師的指導,劃撥樂團管理經費;另一方面,聘請校外專業教師指導稀有樂器專業的學習,每學期實行期中實踐周考核成績、期末考核成績的打分制度,參與樂團排練的學生每學期有教務處考核的學分成績,并記入檔案和成績管理。

  此外,學院在扎實推動民族樂團發展的同時,積極與行業企業建立緊密聯系,深入了解用人需求,通過民族樂團的藝術實踐讓學生貼近文化企業單位對專業人才的要求,進一步打通民族器樂專業學生就業和專業發展的渠道。2021年至2022年,先后立項并結題了兩項以民族樂團為依托的校企合作產學研項目。多年來,學院和專業教師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不斷調整專業教學計劃和人才培養方案,與時俱進滿足社會對民族器樂專業的育人要求,切實推動專業教學實踐和人才培養的穩步發展,著力引領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和創新發展。

  (徐琳)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