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把現場工程師錨定到新能源車生產一線
■特色為筆繪制“雙高”建設新畫卷•浙江篇
在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生產線上,崗前培訓測試的整車裝配驗證SIPOC環節(螺栓)賽項進行得熱火朝天,學生向建州以每分鐘擰緊24顆螺栓的好成績,刷新企業該項成績紀錄,一舉奪冠。這名來自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學院的大三學生,從按要求穿戴勞保用品做好個人防護,到精準使用電槍設備,確保5S操作流程流暢完整高效,在比賽中體現出的能力水平完全超出企業員工標準。
從2023年3月開始,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杭科職院”)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合作開展國家教育部門首批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建設和實踐。和向建州一樣,還有66名吉利現場工程師項目學員通過45天集中學習,全部通過內飾/底盤崗位理論測評,達到企業L3級別,全員成功進入下一學習階段。其背后是職業教育服務新能源汽車產業升級、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連續三年產銷居世界首位,實現了新能源汽車中國標準的輸出。企業在獲得發展紅利的同時,需要直面科技革命帶來的汽車產業變革,急需一批精操作、懂工藝、會管理、善協作、能創新的現場工程師。杭科職院加大與吉利公司的校企合作力度,注重產教融合,培養新時代現場工程師、能在生產一線第一時間解決現場復雜問題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夯實吉利汽車人才森林戰略。
把課堂開在新能源車生產一線,搭建現場工程師通用能力模型
“沒想到會在生產線上直接開課,時刻要接受挑戰的氛圍太有緊迫感了,和學校學習截然不同。”學生徐國慶汗流浹背,一邊整理手中的工具一邊說。
在制定現場工程師的人才培養方案時,杭科職院與吉利公司把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企業需求側進行全方位融合,共同搭建了現場工程師通用能力模型,明確各階段相關專業知識和崗位技能要求,采用階段集中學習考核、場景實踐、項目挑戰相結合的方式,持續推進現場工程師專業賦能和績效提升。
整個教學過程融入工作過程,理論知識學習融入實踐培訓學習之中,吉利現場工程師項目形成了“在生產中學習,在實踐中練習”的良好氛圍,實現“校內培養強基礎、企業培養強技能”,大大提升了學生學習成效和實踐能力。
在現場工程師項目推進過程中,形成了“三雙四共”鮮明特色的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模式。校企“雙院長”共建現場工程師產業學院,“雙負責人”共建學科專業,“雙導師”助力學生成長。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主任、項目指導教師魏志寧介紹道:“學校老師和吉利老師一起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建產教融合課程、共組‘雙師型’教師隊伍、共建實驗實訓教學基地,幫助學生快速成長起來。”
創設現場工程師評價標準化范式,細化校企共育顆粒度
“聽指導老師說崗前培訓后如果不能通過企業L3認證會被淘汰返回學校。”學生張凱程將車輛安全舉升落鎖后說,“這讓我意識到必須更加努力才能確保留在這個項目中,我認為這是一種壓力更是一種動力,也必將激發出我更大的潛能。”
吉利現場工程師項目創設了完整的“工學交替、交互訓教、能進能出”的教學評價新標準。現場工程師學院教學機構在每學期末根據學生平均質量積分,對積分小于2.5的學徒進行淘汰預警,對積分小于2.0的學徒實施淘汰。被淘汰學生允許回流到非現場工程師班繼續學習,學院同時從其他類型班級學生中擇優增補愿意參加杭科吉利現場工程師班的學徒,被淘汰后回流的學徒和增補的學徒均需要在下一學期開學前完成課程及學分替代。嚴格的考核淘汰機制讓張凱程更加鉚足了勁兒,在學習中全力以赴。
吉利現場工程師項目初步打造出了“雙線交織、三階遞進、四鏈協同”的現場工程師培養標準化范式。第一學年以學校課堂教學的文化與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為主,重點開展學生的崗位認知和“企業師徒結緣”,培養學生對職業崗位的認同感。第二學年學校課堂與企業課堂(學徒培訓中心)并重,推進理論知識與技能實踐交替強化,加強學生知識獲得與技能提升。第三學年以企業課堂(汽車自動化生產線車間)的崗位師帶徒為主,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與創新能力。汽車工程學院院長張朝山說:“通過工學交替、交互訓教,實現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的融合,把理論知識與實踐培訓有機聯系起來,推動學生進行深層次學習,做到產中學、踐中練、訓中創。”該范式有效實現了產教深度融合、協同發展。
把解決復雜問題作為核心要素,賦能企業研發人才梯隊
“在內飾/底盤崗位實踐學習過程中,車輛調試時的參數設置邏輯我沒有搞明白,調試總是出錯,那段時間我很沮喪,”從部隊退伍回到校園學習的學生陳光笑著說,“但是校企老師會引導我分析參數設置所需前置條件,并根據生產線實際故障車輛型號和具體情況給我演示調試過程,經過一周的訓練我已能夠在生產一線獨立完成調試參數設置這個流程。”
培養的人才能否第一時間在生產一線解決生產問題,是吉利現場工程師項目能否成功的關鍵指標之一。通過共同面對問題、尋找解決方案的過程,學生們不僅解決了困難,還獲得了寶貴的實戰經驗和知識。依照培養計劃,在接下去的半年,66名學員將進行軟件功能測試(EETRACK)、電子工藝開發(VVI)、群控力矩開發等專項實踐學習,校企雙方為學員們量身定制了詳盡的培養進度表。
學員的付出與成績得到了吉利中央研究院試制中心的肯定。作為企業方專門負責學生在企學習的管理人員,研究院試制中心高級工程師范武表示:“吉利作為引領中國汽車工業由弱小走向強大的領軍者之一,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穩扎穩打,完成了全維度布局。我們非常高興參與培育全過程,看著他們成長為我們的新生力量。學員們學習熱情高漲,現場解決問題的能力強。目前,我們計劃預留60%的學員在吉利研究院研發助理崗位上,其余學員也收到了各生產基地研發助理崗位的實習邀請。”吉利現場工程師項目成為企業賦能研發人才梯隊、構建現場工程師生態的重要舉措。
“學校充分發揮地處杭州市的區位優勢,主動服務杭州市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建設,積極為打造杭州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引領市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積極探索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育人與創新‘雙輪驅動’的產教融合創新綜合體,在扎根杭州中謀發展、在服務杭州中作貢獻、在建設杭州中顯作為。”張朝山介紹。
(周俊炯)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