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新余學院 以新工科、新文科建設推進人才培養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4-03-07  閱讀:次   |
42.9K

  新余學院立足地方應用型辦學定位,圍繞新余市打造中部新型工業強市的發展目標和全面服務支撐“1269”行動計劃,大力推進教育鏈、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有機融合,主動對接、精準服務地方產業升級和增長動能轉換,依托獲批的新工科、新文科教育與實踐改革項目,培養適應和引領現代產業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共建共管共生共贏——推動新工科校企合作協同育人

  2020年,學校整合所有工科資源,聚焦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模式探索,組織全校工科學院申報“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新工科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項目,并成功獲批國家教育部門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在新工科建設背景下,科學合理地構建和改革本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運行的長效機制和良性循環的治理模式,打造學校核心競爭力新增長點,提升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能力與質量。

  1.建立健全地方高校新工科“政產學研用”融合機制

  政校企三方聯動共同建設了5000多平方米的產教融合發展中心,搭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平臺,實現了企業技術研發與學校教學實踐的有效融合,創新了“政產學研用”融合機制。目前,中心入駐企業達到20余家。2022年,校企聯合建設的信息與通信技術實驗教學中心成功獲批江西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新機制通過政校企共同建立產教融合發展中心,設立校地合作中心,為“政產學研用”融合提供了大平臺和有力保障,有效地協調和匯聚了各方資源與力量。新機制有效解決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載體“分散化”“影子化”等問題,為地方高校實施產教融合提供了新范例。

  2.建立健全地方高校新工科校企“雙主體”育人機制

  主動融入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積極落實江西省“2+6+N”產業體系和《江西省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劃(2023-2026年)》的戰略部署,聚焦江西省鋼鐵、建材、電子信息、新能源等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發展需求,聯合贛鋒鋰業、沃格光電等十余家上市企業,成立了智能建造產業學院、鋼鐵產業學院、電子信息和新能源產業學院,形成產學研融合的示范性新工科人才培養基地,進一步增強學校服務區域高質量發展能力,彰顯新工科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模式改革成效。2021年,新能源產業學院入選首批江西省省級現代產業學院建設項目。

  3.建立健全地方高校新工科“六位一體”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新模式

  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主線,以辦學模式創新為切入點,充分發揮產業學院各方資源優勢,將企業資源和職場要素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各方共同構建完善了“專業共建、課程共擔、教材共編、師資共訓、基地共享、人才共育”的“六位一體”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新模式。2020—2023年,學校先后獲批國家教育部門產學協同育人項目27項。2021年,“六位一體深度融合,產教校企緊密協同——新余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獲得江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023年,“新工科時代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1+2+3+N’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獲得江西省教學成果獎特等獎。參與完成的“‘水土交融,場網共享’新時期大土木實踐育人模式構建與示范”獲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4.建立健全地方高校新工科“專業群對接產業鏈”產學互融集成鏈條

  聚焦地方性應用型辦學定位,建設江西省交郵融合農村電商物流工程研究中心,興辦江西省鋰電產業研究院,獲批江西省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深化新余經濟社會發展研究。特別是2021年12月,江西省政府部門批準新余學院牽頭組建14個產業鏈之一的江西省房地產建筑產業科技創新聯合體,至2022年11月聯合體內已建成相關國家各類科研平臺15個,省級各類科研平臺48個。這些平臺的建設與舉措的高位推動,大大提高學校支撐地方產業鏈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的契合度,大大深化學校專業群對接行業企業的集成鏈條。

  資源集成融合創新——推動新文科政產學研協同育人

  2021年,學校組織開展國家教育部門首批新文科項目申報工作,“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新文科政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的集成創新與實踐”獲國家教育部門立項。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構建基于各方利益共享的戰略聯盟,推動相關各方圍繞不同學科專業群新文科人才培養的需要,集成各類協同育人要素和優勢資源,共建共管利益共享的現代書院,并創新書院的組織架構和治理模式,探索建成政產學研協同育人的長效機制。

  1.聚焦產教融合,強化實踐教育的集成體系

  2022年,學校搶抓中央貼息貸款的發展機遇,聚焦產教融合實踐創新基地,總投入3812萬元用于構建“兩新七中心”實踐教育的集成體系。其中“兩新”分別指新工科協同融合實踐創新基地,由新能源新材料融合中心、智能建造與智慧運營融合中心、柔性智能制造與AI融合中心、電子信息與大數據融合中心等組成;新文科跨界賦能實踐創新基地,由新媒體+藝術創意賦能中心、師范類+數字素養賦能中心、電商+語言跨境賦能中心等組成。

  2.聚焦書院建設,形成綜合素養的集成環境

  秉承集成集約的資源整合方式,通過“京東書院”與“應星書院”的標準化建設,積極結合新余市教育部門、新余京東云計算有限公司等外部力量,對文科樓D棟近2000平方米進行系統設計與功能整合,逐步形成了學生社團、廣播室、技能訓練平臺、新文科實驗實訓室等一體化空間,帶動了全校學生積極參與“自我學習、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與自我發展”,為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營造了良好環境。

  3.聚焦服務地方,打造“工博士”服務團集成品牌

  聚焦“作示范、勇爭先”目標要求,抓住教育、科技與人才三位一體的牛鼻子,架設“工博士”服務團主要方式,主動服務新余經濟社會發展,通過選派32名博士下企業,在科研成果產業化中帶來了近7000萬元的營業收入,在科研項目金融化中招納了近5億元的外來投資。將“工博士”服務團分別派駐高新區、分宜縣等企業,讓人才在一線建功立業,并產生了豐碩的科技創新成果和企業經濟效益,如協助江西慧馳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獲得交通運輸部門“首批農村物流服務示范品牌”等。

  學校立足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院校,穩步構建“五育”并舉的教育體系,優化配置教育教學資源,搶抓“四新”機遇,系統推進新工科新文科建設。2023年,學校承擔的國家教育部門新工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順利通過結題驗收。

  (習軍)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