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西塢街道中心小學青年教師培養實錄
德高為師 身正為范 ——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西塢街道中心小學青年教師培養實錄
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西塢街道中心小學地處江南水鄉,創辦于1907年,至今已有百余年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學校以“順應自然、以人為本、尊重差異”為辦學宗旨,以整體優化和特色發展為兩翼,以內涵發展和提高質量為核心,致力于建設“清雅、靈動、陽光”的校園。
文化引領,明晰職業意識
作為一所響應黨和國家號召的公辦小學,課程改革對教師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學校立足于“上善若水,海納百川”的水文化思想,要求教師學習水的秉性,有教無類,把教師成長和課程開發、課堂教學緊密結合,以教師成長帶動課堂生長,以課堂生長促進學生個體全面發展。
為此,學校提出基于內生式發展的青年教師培養計劃,挖掘學校內部資源,集校內人文之力,喚醒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意識,促進教師個人成長。
學校首先轉變教師對職業的認知,以學年度為單位,有序引導教師的職業價值觀:一是通過思政課,利用特殊節日、黨員活動等契機,組織教師學習職業行為準則,舉行師德宣誓儀式等,明確職業底線;二是利用身邊榜樣,通過雙周一次的微黨課宣講、一月一次的主題教育、一學年一次的責任教師評選等活動,幫助教師明晰職業定位和努力方向;三是以三年為期,幫助教師制定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和階段發展目標,引導教師有效規劃未來。
學校以培養中層干部、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的領導策劃力為突破口,賦予教師自我研修及成長的動力,給予教師幸福感、成就感與歸屬感。
課程服務,培養職業技能
西塢街道中心小學完善教師培養課程,提出“三色”素養,即本色素養、底色素養和增色素養,將其納入校本研修項目。
本色素養要求教師掌握粉筆字、硬筆字、毛筆字、簡筆畫、普通話等五項基本職業技能;底色素養結合學校特色與教師個人專長,包括小籃球技能、教學科研能力培養等;增色素養包括教師智能化辦公能力、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等。
學校圍繞“三色”素養,組織教師集中培訓或分散學習。在分散學習中,學員教師每周按要求練習“三筆一畫”,期末考評晉級和總結;普通話每周一測,教師兩周一次輪流主播時政,一學年一次考評,成績最佳的六位教師晉級通關,制作并推送語音作品作為通關展示等。
集中培訓圍繞教學科研能力展開,將教學科研能力分解成“三力”,即教學反思力、論文案例撰寫力、論壇課題行動力,通過“三力”培訓提升青年教師科研素養。
“小籃球”是學校特色運動項目,學校組織教師編寫了兩套《小學生籃球韻律操》,學校籃球隊連續多年獲得市區級冠軍,學校先后被授予“寧波市訓練點”“浙江省陽光體育特色學校”等榮譽稱號。
學校還要求教師圍繞備課、上課、改作業、命題、輔導“五認真”開展教學活動。在“校長約課進課堂”中,校長推門聽課,檢查和指導教學工作,掌握教學狀況,督促教師認真備課、巧思上課;在“全員一師曬一課”活動中,全體教師參與執教優質課、示范課、研討課、調研課、家常課等曬課活動。
學校每學年組織一次青年教師教學比武,舉辦一次教學節活動;建立校級課題研究檔案和P5培優輔差資源庫;提出“35+5”的教學建議,即基礎新授35分鐘+培優練習5分鐘;組織教師編制與篩選優質命題供任課教師落實到5分鐘的教學中;落實學生周周清題、月月測題,以此提升教師備題能力,有效增加課堂教學實效。
成長導航,學分培訓規劃
學校從實際出發,提出五年一輪的教師學分培訓計劃,形成私人定制式對口培養方式,確保每位教師都能獲得理想效果。
首先,將40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按職稱、榮譽、入職年齡等,分為起航教師、遠航教師、領航教師三個層級,每位教師對應不同發展目標;實施“青藍工程”,組織領航教師和起航教師結隊,引領新教師成長;每位教師擁有一份私人定制式專屬成長導航手冊,教師按手冊要求,保質保量完成發展任務和個人成長計劃。
其次,科學建構朗誦群、讀書群、課題群、論文群、備課群、書法群、繪畫群等成果互動型學習群,教師交流經驗、解決問題、更新教學理念,資深領航教師點撥引領青年教師;組織一周一次的教研討論,雙周一次的教師微主播,一月一次的讀書交流活動等,使學習更有成效;按階段工作任務,分學科小組成立優質課集訓群、教壇新秀集訓群、論文修改群等項目幫帶型學習群,由特長教師負責工作,組織學科教學節、青年教師賽課、論文提升輔導活動等,幫助教師通過解決專項問題提升教學能力。
再其次,多層面為青年教師構建活動成長平臺,通過校級微信公眾號推文,每學年編印《澤木講壇》《清渠學社》文集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師的成長意識,推動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
學校還要求教師跨界融合,跨學科邀請教師聽評議課;組建非專職類課程建設,嘗試多樣化課程開發;安排青年教師參與動畫制作、軟件升級應用、微信公眾號編輯等非專業事務;組織教師參加融入社會的集體活動;教師走進當地企業參觀交流,通過分享企業家創業故事發揚職業精神。
學校重視對班主任的培養,成立澤木班主任工作室,借助清渠學社、澤木講壇等平臺,開展“小細節、大德育”系列微德育課程展示、班主任微講堂、智慧班主任評比等活動;每學期組織一次班主任教育論壇或教育案例分享;鼓勵班主任撰寫論文、案例參加各級各類評比。
學校為青年教師搭建梯隊晉升通道,優先推薦教育教學水平突出的教師參加區市級教學評比和評優評先活動,使前20%的教師有更多發展機會,使其他教師有上升空間,確保每位教師都能站上新的發展起點。
評價機制,促進個人成長
學校優化評價機制,幫助教師通過評價自我診斷,將評價與活動結合,如黨日活動、我的教育故事講演、論文評比、教學質量分析會、優質課集訓等,每次活動既是過程又是階段成果,將階段成果折算成分值,以此區分教師在群體中的層級。
學校完善校級質量評價體系,設計質量數據統計表,修訂績效考核方案,改良教學質量考核依據,實施二率一分雙評價制度,將平均后的各項數據作為參考,以此核定教師績效;建立教學班區級、校級質量追蹤檔案,作為各項考核的重要依據。
在全體教職工的努力下,西塢街道中心小學的文化品質和辦學質量不斷提升,先后有數十名教師榮獲高級教師、一級教師等榮譽稱號;多項研究課題在市區級立項并先后在省市區獲獎。
歷時百年,不改初心;乘風破浪,與時俱進。西塢街道中心小學將繼續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助力當地教育和經濟發展,讓校園充滿愛與陽光。(李輝 卓旭皓)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