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學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高品質發展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根本保證。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學建校于1957年,是全國文明校園、湖南省兩型示范單位、湖南省綠色學校、株洲市教育質量建設先進單位。近年來,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黨組織領導、校長負責、多方參與、全員育人”的工作思路,聚焦“美好教育”品牌建設,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高品質發展。
堅持黨建引領
匯聚思想共識
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引領辦學方向。認真貫徹落實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建立黨委書記和校長定期溝通機制。嚴格落實黨委會第一議題和理論中心組學習制度,領導班子決策水平和執政能力穩步提升。健全“三重一大”重要事項議事決策制度,將涉及學校發展規劃、干部人事、經費預算、基建采購項目等教職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項納入黨委會議題,真正落實黨委班子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作用,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學校得到貫徹落實。
堅守意識形態陣地,優化發展環境。打造“一廊兩亭三廣場”文化精神陣地,豐富學校核心文化內涵,校園內處處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構建沉浸式校園黨建文化,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創樹“三紅”黨建品牌,形成育人合力。以“紅色引擎”統領黨委班子建設。實施黨委班子成員“五個一”工程,強化“為黨工作”第一職責,壓緊壓實黨建主體責任。以“紅燭精神”引領教師專業發展。開展黨員先鋒崗、教書育人模范評選活動,實施青年教師“雙培養”工程,建立干部任用機制,加大后備干部培養力度,讓想干事的有機會、有盼頭,能干事的有成長、有勁頭,干成事的有平臺、有甜頭,全面實現教師綜合素質大提升,干部隊伍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增強。以“紅色基因”引導學生健康成長。開設國旗下的思政課、“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大講堂和紅色研學等實踐活動課程,將紅色基因傳承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厚植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激發組織活力
凝聚發展力量
建強堡壘,吹響發展集結號。做強做優黨支部“五化”建設,將黨支部建成堅強的戰斗堡壘,各支部書記主持年級組工作,支部委員參與年級組日常管理,團結帶領廣大黨員群眾立足崗位建功立業,將組織工作成效轉化為推動學校高品質發展的成效,為打造“美好教育”品牌作出貢獻。
做好統戰,畫好發展同心圓。建立3個“民主黨派工作室”,加強民主黨派教師和黨外高級教師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積極作用,畫好“同心圓”,共促學校發展。
引領團建,培養發展潛力股。高度重視學校共青團、青教協的建設與發展,每學期舉辦業余黨校和業余團校培訓,加強對學生的政治引導,培養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推進融合創新
鍛造教育品質
構建“三雅”課程體系。堅持黨建與業務“四同步”,構建“行為正雅、學養儒雅、興趣高雅”的“三雅”課程體系。打造以德育課程為基礎的正雅課程群、以國家必修課程為基礎的儒雅課程群、以活動課程為基礎的高雅課程群,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多樣化發展需求。
優化“三優”教育教學管理。研發融教育、教學、資源、管理、評價為一體的“三優”教育教學管理系統,實現學校管理智能化、課堂教學精準化、學生學習高效化、教師專業發展現代化、師生成長評價數據化,營造“優學”“優教”“優管評”的學校發展良好生態。學校《用大數據思維建設未來學校》獲評2017—2018年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典型案例。
創新集團化辦學發展模式。開辦集團初中部,暢通初高中教育銜接通道,建立“一個集團,兩種體制”辦學管理模式,健全“集團統籌管理,責任主體落實,分校競爭發展”的運行機制,在加強學校管理、培養優秀師資、深化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創新舉措。
風起揚帆時,能者立潮頭。在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十四五”規劃實施的新征程上,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學將持續強化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忘初心、勇毅前行,堅定不移地將學校建設成為學生向往、教師幸福、家長信任、社會滿意的全國文明校園,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更大貢獻。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學黨委書記 尹連成)
(正文結束)
